气管镜手术的麻醉

一、气管镜手术的麻醉

支气管镜在肺疾病的诊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从硬质支气管镜到软镜(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支气管镜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支气管镜目前主要用于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肺内引流、大咯血的治疗、气道与肺肿物的诊断与治疗。

从适应证看,硬质支气管镜与软镜并无区别,但临床上支气管镜的选择受很多因素控制。如设备条件、医师的经验、使用安全性与患者的舒适度等。软镜具有检查范围广、创伤小等优点,但在一些治疗性操作中应用受限。因此既往硬质支气管镜主要用于治疗性操作,而软镜主要用于诊断性检查,现在随着软镜器械及技术的发展,在治疗中的应用也日趋增多。荧光支气管镜检查(黏膜下的早期肿瘤组织会发出异样的荧光,对此部位进行组织活检可以提高肿瘤早期检出率)、经支气管镜超声检查(endobronchail ultrasound,EBUS,即6.0mm左右EBUS定位引导下行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可以探明血管的位置,防止活检时误伤血管,提高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并降低穿刺活检的并发症)为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属于软镜的范畴,但其诊断与治疗较为费时,对“无痛气管镜”的需求增多。“无痛气管镜”滞后于“无痛胃肠镜”,主要的原因在于麻醉医师与内镜操作医师“共抢气道”,任何麻醉最需要保持的呼吸道通畅,在该操作过程中却始终由内镜占据呼吸道造成气道的部分梗阻。经近20年的临床实践,“无痛气管镜”已安全在国内开展。

术前用药应考虑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类型、使用的支气管镜类型及麻醉方式。术前用药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焦虑、提高痛阈、减少分泌与抑制反射。常用的术前用药阿片类药、镇静药及抗胆碱能药,对于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患者应谨慎,避免其加重呼吸抑制,避免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或吸引。

麻醉方式的选择应根据选用的支气管镜类型、拟行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与患者的要求综合考虑。可选择的麻醉方式包括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主要用于一般情况较好、可配合的患者,手术操作较简单,手术时间一般较短。通过局部麻醉药雾化吸入与喷雾,对整个呼吸道施行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注射局部麻醉药是声门下呼吸道表面麻醉的有效方式。舌咽神经阻滞与喉上神经阻滞对缓解声门上刺激有效,是较好的辅助措施。辅助神经阻滞时应防止误吸。使用局部麻醉还应注意局部麻醉药过敏,防止局部麻醉药过量中毒。

全身麻醉是支气管镜手术主要的麻醉方式。硬质支气管镜手术对镇静、镇痛与肌松要求高,一般均选择全身麻醉。麻醉药的选择应考虑患者一般情况与手术类型。目前主张使用短效药物,保证术后迅速恢复。麻醉诱导可采用吸入诱导,也可采用静脉诱导。麻醉维持的方式多根据支气管镜通气方式确定。

硬质支气管镜可使用的通气方式包括自主呼吸、正压通气与无呼吸氧合。自主呼吸主要用于异物取出;无呼吸氧合维持时间短;正压通气是硬支气管镜主要的通气方式,包括间断正压通气、喷射通气和高频喷射通气等形式。

既往纤维支气管镜在无气管插管的情况下均采用自主呼吸,现在内镜专用面罩(图9-18)、喉罩(图9-19)在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为控制患者的气道创造了条件,这样可以按需、随时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依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及支气管镜下检查或治疗的需求可以采用三种麻醉方式:①监测下的麻醉镇静管理(MAC),即在麻醉医师的监测下,静脉镇静用药至保留自主呼吸程度的镇静深度,一般选用内镜专用面罩;②不使用肌肉松弛药的全身麻醉,可能潜在一过性呼吸抑制,多需要气管插管或喉罩控制气道,必要时可行辅助呼吸;③使用肌肉松弛药的全身麻醉,需要控制呼吸,多应用喉罩,也可用气管插管控制气道。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其共同点是局部麻醉不能省略,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局部麻醉患者更容易接受,效果更好。右美托咪定镇静、不抑制呼吸的特点,为MAC下支气管镜的检查提供了便利,但该药的起效需10分钟,因此需要提前用药。由于吸入麻醉药在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容易环境污染,因此更多地采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为较好的选择,中短效肌肉松弛药为安静的术野创造了条件,但同时患者咳嗽能力的消失,需要操作者及时吸引气道内分泌物。

图9-18 支气管镜专用面罩

图9-19 喉罩用于支气管镜检查

对于需要在硬质或软镜下行气道内电灼或激光治疗的患者,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应避免高氧,宜将吸入氧浓度降低至30%以下,避免气道烧伤。采用喉罩可以避免损伤气管导管后继发性损伤气道,必须行气管插管时则需要专用的抗激光气管导管。

支气管镜手术的并发症涉及手术并发症与麻醉并发症。硬质支气管镜可造成口腔至支气管径路的组织的损伤,包括牙齿、口咽黏膜、喉及支气管,组织活检后可引起组织出血等。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麻醉过浅或过深带来的并发症。呼吸抑制表现为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可通过辅助呼吸、调整通气来纠正。麻醉过浅时气道内操作刺激可诱发心律失常与血压波动,麻醉过深又不利于麻醉后恢复,因此需要适宜的麻醉深度及呼吸道黏膜的局部麻醉。术中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应作为常规,并应按照手术室内麻醉要求装备麻醉机、空氧混合装置及抢救药品等。麻醉后恢复应按照全身麻醉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