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拔管危险因素的评估

一、气道拔管危险因素的评估

(一)气道危险因素

1.困难气道患者 诱导期间已预料的和未预料的,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加剧的困难气道。包括病态肥胖、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以及饱胃的患者等。

2.围术期气道恶化 插管时气道正常,但在围术期发生变化。例如,解剖结构的改变、出血、血肿、手术或创伤导致的水肿以及其他非手术因素。甲状腺手术、颈动脉剥离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颈深部感染、颈椎手术、血管性水肿、颅后窝手术、气管切除术以及长期气管插管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拔管后再次气管插管往往比第一次插管更加困难,且常常合并面罩通气困难。

3.气道操作受限制 插管时气道在可操作范围内,术后因为各种固定装置导致气道操作困难或无法进行,如与外科共用气道、头部或颈部活动受限(下颌骨金属丝固定、植入物固定和颈椎固定等)。

(二)一般危险因素

患者的整体情况也需要引起关注,它们可能使拔管过程变得复杂,甚至延迟拔管。包括呼吸功能受损、循环系统不稳定、神经或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受损、低温或高温、凝血功能障碍、酸碱失衡以及电解质紊乱。

(三)手术的特殊要求

部分手术要求患者平稳苏醒,避免呛咳和躁动。咳嗽和躁动可以使血压升高造成血肿、气道受压和伤口裂开;眼内压和颅内压的升高可破坏手术的效果甚至造成手术失败;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可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

(四)人为因素

工具准备不充分、缺乏经验或助手以及与患者沟通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