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神经阻滞

十、踝关节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的五条终末分支中,胫后、腓肠、腓浅和腓深等四支可在踝关节被阻滞,提供足部麻醉。坐骨神经在腘窝顶部或其上方分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前者绕过腓骨小头外侧下行,分出腓浅和腓深神经。

胫神经在小腿分为胫后和腓肠神经。胫后神经在跟腱内缘的胫后动脉附近移行到浅层,而腓肠神经则移行到跟腱外侧。

(一)临床应用

踝关节阻滞简单易行,可为无需在踝关节以上使用止血带的足部手术提供充分麻醉。

(二)方法

1.胫后神经 胫后神经阻滞可采取俯卧或仰卧位。触到胫后动脉后,以3cm长的25G穿刺针在内踝水平动脉后外侧进针。进针后常可有异感,但异感并非阻滞成功所必须。若出现异感,注射局部麻醉药3~5ml。否则,穿刺针抵达胫骨后方后开始缓慢退针,边退边注射局部麻醉药7~10ml。胫后神经阻滞可产生足跟、足趾掌面、足底的麻醉,也可阻滞此区域的某些运动分支。超声(引导法)显示胫后神经能缩短起效时间。

2.腓肠神经 腓肠神经位于外踝和跟腱之间的浅表处。用3cm长的25G穿刺针在跟腱外侧朝向外踝方向进针,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5~10ml,可使足外侧和足底远端外侧产生麻醉。

3.腓深、腓浅和隐神经 腓深、腓浅和隐神经可在同一进针点实施阻滞。横跨足背作内外踝连线,嘱患者背屈大足趾可显露长伸肌腱。在长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可触及胫前动脉搏动。在踝间连线上两条肌腱之间的动脉搏动正外侧为进针点,局部麻醉后以3cm长的25G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深达伸肌韧带后注入3~5ml局部麻醉药以阻滞腓深神经,可使第一、二趾间皮肤及其趾短伸肌产生麻醉。

在同一进针点向外侧进针,于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3~5ml可阻滞腓浅神经,使除第一趾间裂以外的足背产生麻醉。用同样方法向内侧进针可阻滞隐神经。隐神经是股神经的终末分支,支配足内侧缘条状区域。

(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某些阻滞方法需多点注射,会引起患者不适。也有出现长时间感觉异常的情况,但可自行恢复。踝关节阻滞区域出现水肿或硬结可使触摸解剖标志变得困难。有血管内注射的可能,但若回抽无血一般不会出现。由于局部麻醉药用量小,降低了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的风险。

(毛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