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骶旁阻滞
骶旁阻滞能够同时阻滞坐骨神经和大腿后皮神经,局部麻醉药的扩散也可使骶丛其他分支得到阻滞,包括臀部和阴部神经的上下支。与骶丛邻近的还有盆腔内脏神经(S2~S4)、交感神经干下段、下腹下丛以及闭孔神经等,骶丛阻滞也可能将上述神经同时阻滞。
(一)临床应用
由于骶旁阻滞能同时阻断坐骨神经和股后皮神经,用于膝关节手术时比更远端的坐骨神经阻滞有优势,特别对于需使用止血带的患者。而膝以下部位手术时,骶旁阻滞造成的闭孔神经和臀上神经阻滞可使内收肌力量减弱,实际上可能不利于患者的活动。对由于创伤或感染等原因不能立即实施骶丛神经分支阻滞的患者,骶旁阻滞也是非常有用的。
(二)方法
骶旁阻滞根据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间关系定位。患者侧卧,拟阻滞侧在上。找到髂后上棘和坐骨结节最突出的地方,两点间作一连线。沿此线在髂后上棘下方6cm处作一标记,即进针点。以一10cm长的21G绝缘穿刺针沿矢状面进针,一般深度5~7cm时可诱发出运动反应。穿刺针准确到位后,缓慢注射20~30ml局部麻醉药。刺激胫神经时引出足跖屈,刺激腓总神经时引出背屈,两者任一运动反应均提示定位合适。由于邻近阻滞部位,腘绳肌腱运动反应也可以作为定位准确的标记。
(三)并发症
由于骶神经为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交感部分,故而,除非过量的局部麻醉药扩散至邻近的腰交感神经纤维,否则经骶阻滞时不会阻滞交感神经,也不会出现交感神经阻滞可能带来的低血压,但会出现肠道、膀胱和括约肌丧失副交感神经支配。局部麻醉药误注入蛛网膜下隙或血管内的风险较低。硬膜囊一般止于S2下缘,但也有用6~7cm长的穿刺针向尾端穿刺误入蛛网膜下隙的临床报告,提示硬脊膜囊终止位置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低于“传统”位置。最后,特别重要的是要注意识别结肠、直肠和膀胱等盆腔脏器。进针过深进入结肠或直肠且未被察觉,会导致粪便污染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