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术后镇痛进展及展望
(一)平衡镇痛和超前镇痛的概念和应用
平衡镇痛是给予不同种类镇痛药作用于不同系统来减轻围术期疼痛的一种综合性镇痛措施,其优点是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它可以联合应用局麻药,阿片类药物、NSAIDs来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这种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痛觉的传导可以通过以下药物在不同的作用部位进行阻断非甾体类抗炎药、甾体类药物或阿片类药物作用于外周伤害性感受器,降低其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局部麻醉药在外周、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作用于传入神经通路;阿片类药物作用干脊髓或脊髓以上中枢的阿片受体。对于儿童的大手术,联合应用多种方法的平衡镇痛不仅可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而且可以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至最小。对于门诊的儿童小手术,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使术后镇痛做到安全有效:术前口服NSATDs,术始行局部神经阻滞及手术切口浸润麻醉,术中少量辅以阿片类药物,术后使用NSAIDs栓剂。术后患者疼痛的程度因手术的部位、手术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而这种根据手术的部位及大小联合使用作用部位及机理各不相同的药物和方法的平衡镇痛方式,不仅可以使镇痛效果更为确切、更为完善,而且可以减少各种药物的剂量,减少其不良反应。
超前镇痛在成人疼痛治疗中是一个有广泛争议的课题,但它在儿童中的研究较少。在损伤发生前给予镇痛在理论上能通过对疼痛传入中枢的阻断而对术后疼痛起到超前抑制的作用。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术前应用NSAIDs能起到超前镇痛的作用,考虑到达类药物的潜在的不良反应如肾功能损害、呼吸紊乱,它的术前应用应只限于短小手术。
(二)小儿术后镇痛方法和药物的研究进展
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药物和方法很多,近年来的研究在术后镇痛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应用、可乐定等药物在骶管内镇痛中的使用、罗哌卡因在区域阻滞镇痛中的效能和安全性问题、儿童PCA的应用、周围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研究进展这些临床研究对于减少传统的阿片类药物在术后镇痛治疗中的用量、提高小儿术后镇痛的安全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小儿术后镇痛的发展已经由传统的肌肉注射阿片类药物发展到持续静脉泵入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或区域阻滞麻醉、患者自控镇痛及多模式的平衡镇痛阶段。近年来在小儿术后镇痛药物和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这种平衡镇痛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
(三)小儿镇痛治疗的展望
小儿疼痛的研究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领域。麻醉医生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方面起主导作用,同时护士和儿科医生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我们在过去20年里取得了较多的进展,但是仍然有很多方面有待于研究,麻醉医生的知识有待于更新。除了研究和熟悉药物的应用外,麻醉医生必须认识到疼痛评估和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目前在儿童疼痛处理上有很多指导资料,但是这些指南并不一定能改变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因此有时需要管理部门的干涉。比如,医院可以把这些评估和治疗方案纳入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中。为了达到减轻儿童疼痛的目标,必须在各学科之间进行协调。
所有的医疗工作者都应该关注这一领域的技术研究进展。儿童疼痛的评情和治疗是儿科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疼痛的恰当的治疗是道德的、标准的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把最好的研究成果传授给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并改进医院的医疗常规和实践,以期对儿童的疼痛进行可靠的预防、正确的评估和迅速的处理。
(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