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今后设想

二、今后设想

通过对“共建共享”推广应用的实践,梳理几种可以有效推广的运行模式,选择部分有校本课程建设需求的学校,进行蹲点式的推进,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成功案例。

(一)完善“项目驱动”网络教研模式。对区域共建共享的模式结合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需求进一步进行实践,对自发式组合进行共建共享的模式进一步丰富,最终形成共建共享的新渠道。

(二)开设绩效外专项激励模式。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需要学校、教育学院、教育局等多方创造更多的条件,通过奖励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关注度、理解度和课程建设能力,促使教师们更加重视校本课程建设。

(三)创新课程共享数据评价模式。进一步完善对课程的评价机制建设,从课程科学规范程度、课程应用普及程度、课程配置要素等进行评级,按照“示范性、优秀、合格”三星级课程认定。加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校本课程建设模式研究,以校本课程网为终端,以学校为单位,做出绩效考评。

(四)打造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发挥金山区校本课程平台资源丰富优势,通过平台技术升级,将课程资源进行转换开放,让金山区校本课程平台服务于学校、教师的同时能够服务于学生,把校本课程网打造成个性化教育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