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合作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学生往往会考虑自己更多一些,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方法来合理解决问题。
在制作帆船的过程中,从第一堂课起,教师就开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设计图上的帆船如何做出来?”“船体可以用哪些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思考,出谋划策,给出了很多关于船体材料的建议:A4纸、铁皮、塑料纸、牛奶盒等。教师请学生自己讨论,看看哪些材料合适,哪些材料不合适。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自己发现船体用普通的纸不行,一入水就会坏;铁皮加工有困难;塑料纸太薄了,不容易塑形;牛奶盒剪下来就已经很像船体了。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学生慢慢地养成了遇到问题能积极提问的好习惯。他们不惧怕出现问题时无法应对了。现在只要遇到问题,他们就能大胆举手,说出问题,寻求帮助。有时学生自己问出的问题,自己想到了答案,就会高兴地说:“我想到了!”然后又开始了自己的制作。
挂帆是一个难点,穿洞、打结这些精细的工作对于男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在制作前,教师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不仅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困惑,同时也是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时,想问问题、会问问题的好习惯。预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和讨论的时间,提前做出点拨,这给学生的制作带来了很多帮助。比如船帆放在什么高度更合适?船帆怎样绑更容易?在哪里打洞更加合理?……指导后的制作过程明显顺畅了不少。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一些结论。如果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对方法或结论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渐渐学会了提问,敢于提问。学生在讨论中会擦出智慧的火花,能汲取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