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金山区小学自主拓展课程管理制度
导言
合理规划的课程体系,是落实自主拓展课程核心育人价值的基础;规范有序的过程管理,是落实自主拓展课程核心育人价值的保障。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对自主拓展课程的定位,其核心育人价值应该是:共同基础要求上的学生自主发展,并由此分解出“培养选择能力”“发展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视野”“丰富学习经历”“促进身心健康”等五个核心育人价值。而自主选择能力则是落实拓展型课程核心价值的第一要素。
小学阶段的自主拓展课程,以学科课程领域外的拓展学习为主。其主要育人要求是: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与协助下遍历学习领域、体验各科学习、经历选择过程,发现自己的兴趣范围,积累广域性、多科目的学习经验,在不断的选择体验中循序渐进地积累并逐步形成选择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使金山区小学更有效地落实自主拓展课程的育人价值,根据市教委教研室《关于落实中小学拓展型课程育人价值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特制订“金山区小学自主拓展课程管理制度”。学校自主拓展课程实施管理流程图见下页。
一、总则
1.学校应根据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资源等实际情况,撰写“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2.学校应成立“校本课程管理小组”,组长至少应由分管校长或以上职务人员担任,全面负责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管理,每学期应制订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3.在遵循指导原则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类管理制度。
4.本管理制度仅适合金山区小学自主拓展课程管理指导。

二、细则
(一)金山区小学自主拓展课程教师培训制度(试行稿)
1.学校应成立“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组长至少由分管校长或以上职务的人员担任。每学期应制订学校年度教师校本课程培训计划,全面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培训工作,包括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服务、评价、资料积累等各项工作。
2.学校应创造条件加强教师校本课程培训力度,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校内外结合等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校本课程培训。
3.学校应成立拓展型课程独立教研组。教研组长每学期期初应制订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应有研究主题或专题、活动内容等,期末应撰写工作总结。
4.教研组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三次,每次活动应围绕计划和主题开展,活动应有过程记录。
5.学校应积极组织和安排教师参与三级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校级拓展型课程教学实践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区级共享课程建设;至少组织教师参与一次市级或区级网络教研。
6.学校应建立骨干培训机制。优先安排骨干教师参与市级或区级教师培训,可专门聘请专家为骨干教师作专项辅导和培训。
(二)金山区小学自主拓展课程科目开发与奖励制度(试行稿)
1.学校可每学期组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评审小组,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小组成员可由学校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
2.“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组织评审小组每学年对自主拓展科目进行评审,并根据课程开发成熟度分别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奖励细则见本附录第(七)条]
3.学校提倡教师开发具有普适性、可持续性价值的校本课程,设立课程实施推广奖。对不同层次实施的科目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细则见本附录第(七)条]
4.学校鼓励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对二度开发的校本课程视开发程度、使用效率给予一定的奖励。
5.学校应鼓励教师集思广益,组团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应提供条件,帮助课程开发团队有效开展工作。团队研究成果享受科目开发同等待遇。
6.学校应对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可给予教师特许时间,用于校本课程的学习、开发。
7.学校应对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研究成果推荐至区级以上教育教学杂志发表,一旦录用,应享受学校教科研成果奖励。
8.对校本课程开发有贡献的教师,其研究成果应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晋级、评优的重要条件。
(三)金山区小学自主拓展课程科目选用制度(试行稿)
1.学校自主拓展课程应是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主要平台。自主拓展科目的选用,首先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依据,其次应兼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2.学校“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每学期应对学生的选科需求和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访问,明确选科的方向。
3.学校可从校内外多途径选择科目:
(1)校内资源:本校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并实施效果好的课程;教师新开发的合格课程。
(2)校外资源:区域推荐课程;其他学校优秀课程;区外优秀课程。
(3)社区资源:家长或社区课程资源。
4.教师个人也可向“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推荐科目,并填写好备选科目推荐表(见附件),经管理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入选课程库。
5.学校备选科目选用应关注各类学习内容的相对平衡。
6.“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应对备选科目进行审核,校内课程以学校合格课程为标准;校外资源以区级合格课程为标准;社区及家长资源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符合入选要求的进入学校课程库备用。
备注:学校校本课程认定可由各校自行制订评价标准;区级课程认定以区三级课程认定为标准。
附:自主拓展科目推荐表

(四)金山区小学自主拓展课程库科目入库审核与管理制度(试行稿)
1.学校为自主拓展课程的健康发展,应建立校级自主拓展“课程库”,从而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2.学校课程库管理应由学校“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直接领导,担任课程库建设和管理工作,并由专管人员对课程库进行日常管理,每学期应对课程库进行一次更新任务。
3.学校课程库入库科目必须经课程管理小组推荐并审核,通过方可入选课程库。
4.学校课程库科目数量应大于学校班级数的300%,科目内容应包含拓展型课程所有学习内容,并尽可能使各类科目数量相对均衡,满足学生选科的需求。
5.学校应每学期向全校师生公开课程库课程内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库建设,不断丰富课程库内容。
6.对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一旦被选用实施,开发教师应享受课程“实施推广奖”,具体细则见第(二)条。
7.学校经过教师同意后把科目编入课程库,教师开发的科目一旦审核进入课程库,学校应该给予教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学校应保护该科目的各项版权。
(五)金山区小学自主拓展课程科目实施申报与审核制度(试行稿)
1.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自主拓展课程的辅导工作,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申报一次。
2.教师应在开学前一周从学校“课程库”中选择拟实施科目,认真填写好“教师科目实施申报表”并交给学校课程管理小组。
3.学校课程管理小组应在3天内对教师的申报进行审核,并反馈给申请教师。
4.未通过首次审核的教师可重新在学校课程库中选择其他科目向学校课程管理小组提出申请,管理小组应在2天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及时反馈申请者。如教师两次申请均未通过审核,本学期将不再担任自主拓展科目的辅导工作。
5.通过审核的科目将进入本学期实施科目发布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
附:教师科目实施申报表

(六)金山区小学自主拓展课程科目发布与学生选科制度(试行稿)
1.学校每学期应做好学生自主选科计划,一般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组织学生选科活动。
2.学校发布的可选科目数应大于班级数的150%,学习门类应相对齐全、均衡,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选择需求。
3.学校应在学生选科前一周在学校网站、公告栏等公开地方公布学期开设的科目,并作简要介绍,便于学生有目的地选择。
4.学校应加强学生选科的科学管理,可通过设计选科单、网络选科软件等提高选科的科学性。
5.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现场选科活动或网络选科活动,保证学生选好自己喜欢的科目。师生双方达成意愿,完成选科和招生工作。
6.校本课程管理小组应及时统计学生选科情况,并把相关信息通知到科目辅导老师、班主任、学生(家长),便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7.学生第一次参与拓展活动后,可向课程管理小组申请重新选科,经被选科目老师和课程管理小组同意,方可重新进入新科目参加活动。申请重选的学生一般为一、二年级学生,重新选科的学生一般每科目不超过1人。学生二次选科后,本学期内将不得再重选。校本课程管理小组应将重选学生信息告知到相关人员。
附:学生选科单、五年选科记录单


(七)金山区小学自主拓展课程实施管理与评价奖励制度(试行稿)
1.学校自主拓展课程可由教导处统一管理、实施,应配备专人负责自主拓展课程的过程管理。
2.自主拓展课程的活动时间应纳入课表,并有相应的科目实施地点、负责老师,便于课程实施管理。
3.学校应对每次活动组织进行常规检查并做好记录,作为期末评价的依据。常规检查主要是对学生活动情况、出缺勤情况、教师的活动组织情况、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情况(活动设计、器材准备等)进行如实记录。
4.学校的课程领导小组可通过听课、座谈会、调查等方式对教师进行随机抽查,抽查情况作为期末对教师评价的依据之一。
5.每学期末应对教师科目实施资料整理和教学成果检查评估。资料整理以期初材料和期末材料的发展性为主要评价内容;科目实施成果的形式视科目特点而定,可以是查看材料,也可以是作品展示、演出汇报、小型比赛等。实施成果可作为师生科目实施评价的依据。
6.对学生的考核可依照科目方案中“学生学习评价”进行,对考核优秀的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学校应给优秀学生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7.对教师的考核应参照“教师拓展型课程实施评价表”进行,对考核优秀的教师,优先考虑下次选科申请,同时根据考核等第,对本学期参与的每次活动给予0.5~1课时的课时津贴奖励,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职务升级、评优参考。
金山区教育局
金山区教育学院小学拓展型课程中心组编写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