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实验操作,接受大屏幕的考验
实验微课具有在课堂上反复播放和教师间资源共享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实验操作必须规范。在“紫甘蓝汁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实验中,需要使用胶头滴管,此前在课堂演示时,我只是让学生注意加液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待测溶液和接触容器,也不能把胶头滴管放在桌上,并没有强调使用胶头滴管时手指的握持方法。初次完成实验视频,在播放时,我发现握持滴管这个熟悉的动作,在电脑屏幕上怎么看都别扭。特别是在电脑的大屏幕上播放,手指摆放不规范的问题非常清晰地暴露在眼前。那么各个手指该如何摆放才是规范的呢?由此,我开始关注胶头滴管的握持方法。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关于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还请教了区内有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的老师,向他们学习并纠正了自己不规范的握持方法。制作微课时,我不断调整拍摄角度,确保视频中的每一步操作都规范且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规范的实验操作在自然课中尤为重要,如果教师的实验操作原本就不规范,那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呢?视频共享,观看的对象不仅是学生,还有对这个实验不太熟悉的老师们,看的人多了,监督的人也就多了。微课,要经得住大屏幕的考验,首先自己的操作一定要规范,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作为一名自然教师,我们需要熟知小学阶段各种实验器材规范的使用方法,对实验器材操作规范的专业程度,也是我们专业素养的一部分。经过此次实验微课的制作,我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小学实验微课资源库建设项目中,我经历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赢过程,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在制作的过程中,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知识层面和实验操作规范层面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实实验微课不仅能对制作者的专业素养有所提升,对很多在课前(或课中)使用实验微课的教师也有助益,对一些新教师和兼课教师尤其有帮助。小学阶段的实验非常多,个人精力有限,要做到每个实验都面面俱到,能够非常规范地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实验微课资源库的建设,一方面简化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让教师获得一个新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学习平台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是一个真正共赢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