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培训
2025年11月22日
(二)课程培训
课程培训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培训”。学区管理组根据推荐课程在各校进行宣传,以教师自愿为主、学校推荐为辅的形式报名。根据报名情况,管理组统筹安排培训时间、地点,组织相关学习和培训。比如“朱泾花灯”的负责老师袁寒收到各校的培训名单后,就着手制订培训计划。第一次培训时,从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作了介绍,还指导大家一起动手制作“荷花灯”。并将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朱泾花灯”系列之一的《纸花灯》一书赠送给学区各学校,各学校、老师可以利用该校本教材开设课程,指导孩子们学习制作各种纸花灯。这次活动为校本课程区域推广进行共享培训开个头,为进一步推进“课程共享”提供可操作、可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课程培训的另一种形式是“蹲点培训”,即特色校本课程蹲点一个学校,学生和教师一起接受培训。如2016学年的蹲点学校是新农学校,迄今为止已经开展了3次师生一堂的课程培训。第一次带去了4个课程,“翻花绳”“魔幻气球”“朱泾花灯”和“魅力衍纸”,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应师生的强烈要求,第二次培训又增加了3个课程,有“数学山海经”“雪糕棒”和“帕吉门”。这样的培训方式,使共享效益最大化,也使学区课程共享活动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们一直在探索课程资源的共享,除了教师“自主学习、共享课程”这一途径外,学区的“教师培训”和“蹲点培训”无疑使课程共享发挥更直接、更大的作用,使得更多的课程能够走近教师、走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