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1:复习导入型——测量浮力的大小
内容概要:首先由某一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出物体在空气中和在水中受到的拉力,接着字幕显示计算浮力的公式,算出浮力大小,最后直接呈现出不同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使用前的调零和读数分别进行了放大并配字幕,以凸显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要点。整个视频无配音。
解析:该微课的定位是复习导入。复习不同于新授,内容讲解求精不求全,“精”就是要抓住内容的关键点和学生的易错点。基于此,容易分析出弹簧测力计的调零、读数时视线齐平、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等是视频需要突出的重点。因此在视频拍摄时,这些重点需要通过镜头特写和文字提示等形式加以强调,而其他过程只需有所呈现即可。复习的作用是巩固旧知,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巩固?实践表明,带有思考性的复习效果更佳,那么在视频拍摄时如何体现呢?我觉得留白就是一种方法,并不是所有的视频都要配上语言讲解,有时没有配音就是一种留白。没有配音的视频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在视觉上,因为是学过的内容,学生在看到画面时会联想到之前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没有配音,他们往往就会边看边“窃窃私语”,这个“窃窃私语”其实是学生自己在加旁白。这样的“窃窃私语”是思考的体现,比安静观看更为可贵。
该微课不仅包含了复习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的浮力的方法,还呈现了“不同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这样的设置好处是能启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达到衔接新课的“导入”作用。拍摄这部分内容不需过多渲染,只需抓住重点。就本节课而言,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因此课堂的导入是启发学生推测哪些因素影响了水的浮力大小。在该微课中,制作者通过静态特写呈现出了体积不一、重量不一、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不同浮力,既让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突,又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合理猜测的依据。
总之,定位为“复习导入型”的实验微课需要做到突出重点、淡化完整性,不强调配音但求留白,不需复杂花哨,只需冲突与启发。拍摄时可用特写、配上字幕达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