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整体构建,逐步深化
2025年11月22日
(三)第三阶段:整体构建,逐步深化
通过专家讲座、指导、点评等手段来激励和鞭策教师,营造了拓展型课程健康发展的氛围。接着,学校着手整体推进。
1.完善流程
先是学校制订拓展型课程方案,组织教师学习,提高认识,明确要求;其次教师根据个人特点申报科目;接着编制相关科目方案,最后实施、阶段交流、推进。开学第一周,完成拓展型课程的报名工作,学生根据兴趣自愿报名,采用走班制,也就是重新组建教学班级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周正常开展拓展型课程,每当到了拓展课时,孩子们自觉地进入自己所在的兴趣小组。学校在每学期期中还组织优秀科目交流会,设计“琴韵”“溜溜球”和“魅力吴语”科目的教师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在教学节活动中,学校又专门开设了拓展板块的课堂研讨活动,“葫芦丝”“魅力吴语”“书海拾贝”“巧移火柴棒”“溜溜球”五节课给大家搭建了研讨的舞台。在课程开设中,教师根据科目的特点,及时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不断完善,并在学期结束时进行成果展示。
2.逐步深化
随着拓展型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化,学校涌现了一些品牌科目,如“太极小宗师”“魅力吴语”“植物造型”,以及针对一年级新生的“我喜欢什么”等。我们结合班级项目课程建设,指导班主任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班级学生特点、班主任自身特点、当前德育教育热点等确立本班级的课程项目,对名称的内涵介绍、课程标志设计、若干单元主题教育进行规划,整合诸多德育教育要求,形成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三字孕养成”“书香闻道”“诗之韵”“琴韵”“墨香润童心”等一系列比较有特色的班级课程,为学校礼乐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我们还利用松隐的“水文化、树文化、羊文化、腰鼓文化、塔文化”尝试在多学科推进三类课程整合的进程中进一步提升拓展型课程的育人价值,为全面深化拓展型课程营造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