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构建——形成资源共享体系
2025年11月22日
(二)机制构建——形成资源共享体系
为了保证各校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青少年体育办公室联合金山区教育学院成立领导小组,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了“学习—研讨—设计—反思—发展”的教研模式。
学习:2014年12月,组织区域内各小学教研组长去金卫小学观摩学习“阳光五群娃,运动炫活力——大课间活动展示”,对“新模式”下的大课间活动有了直观的了解,并聆听了市教研员的反馈意见。
研讨:各学校体育教研组根据金卫小学大课间活动方案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研讨,学习大课间活动的相关理论,根据自己学校的场地设施,因地制宜合理设计活动方案,探究活动方案的可行性。组内成员合理分工,有的老师负责媒体音乐制作,有的老师负责集体跑项目,有的老师负责自主活动内容的安排等,共同研讨大课间活动方案。
设计:各小学根据各自对大课间活动项目的理解,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大课间活动方案,提交领导小组,等待领导小组检阅考察。
反思:按照自己组设计的大课间活动方案进行校内实践,边活动边调整,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并结合领导小组的反馈意见,再次优化大课间活动方案。
发展:把调整好的大课间活动方案内容出示在墙壁上,把自主活动内容打印下发到各个班级供其他教师和学生了解识记。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写出总结报告。
以“学习—研讨—设计—反思—发展”的教研模式构建区域大课间活动资源体系,促进区域各校大课间活动发展。这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操作。下表是金山区25所小学大课间活动内容设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