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自然长周期活动到一个创新项目课程,惠及全体学生
车模创新实验室项目的有效开展必须要有课程的支撑。吴念时老师依据《自然》(科教版)教材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小车运动”设计的自然学科长周期探究活动“玩小车”,成为车模创新实验室项目课程的原点。课程从扩充成五个主题,到单个主题细化为数个专题,再到专题整合成五个年级研究型课程项目和课内外两大板块的创新实验室课程体系,将一个年级一门学科的一项活动,发展成为面向五个年级、能够多学科整合、有完整体系的学校课程,其受众面以及课程活动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初步达到了项目“提供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的目的。下页图为一至五年级研究型课程项目架构图。
如果说五个年级的课程是向全体学生普及的话,那么车模社团的活动就让小车迷们有了更快乐的天地。我们按照年段开设了社团,开展不同层次内容的学习。如三年级车模社团通过车模拼装、改装和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实验不断完善带来的快乐。下面是一位车模社团的学生记下的拼装弩车的学习过程。
今天,我来到创新实验室,看见陈老师手里拿着一辆拼装好的车模。他举着小车对我们说:“这是弩车。今天没有说明书,你们要仔细观察弩车的外形和结构,还可以用手上的iPad把它拍下来。”于是,我们都举起iPad从各个角度对着弩车拍了起来。等我们全部拍完了,陈老师三下五除二就把弩车“大卸八块”。我把iPad放在旁边,一边看自己刚才拍的照片,一边开始动手拼装。一会儿,车身拼好了,安上车轮,弩车的一半完成了。接着,我又把弩拼好。两部分一合,我的弩车大功告成!陈老师又让我们进行弩车的“射击”比赛。我把弩车上的纸箭对准目标水瓶射击,可惜就差那么一点点,纸箭偏了。最后,陈老师让我们把弩车拆了,所有零件一一放好。一次愉快的学习就这样结束了。

从上述学习日记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同学们学习的过程。日记中提到的iPad不仅是他们学习的工具,还是他们记录学习过程的工具。在每次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总是分工合作,相互记录,或者成为活动档案资料,或者成为即时讨论研究的依据。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改变着大多数学生的观念:电脑、手机不等于娱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