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应按层次发展核心素养能力

(二)课程,应按层次发展核心素养能力

学校开发好各自的校本课程后,应按层次发展核心素养能力。也就是说,同一种能力在相同的课程中应体现其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某一课程中,核心素养得以逐步提升。

如校本课程“吹泡泡”是一个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科目。该科目分为四个专题,每个专题都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泡泡的特点。课程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逐步提出要求,如在第一专题“观察泡泡”中,只要求学生对泡泡产生好奇心,初步具备观察的意识;在第二专题“不同地方的泡泡”中,要求学生能够主动观察泡泡,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在第三专题“比较泡泡液”中要求学生时刻用观察的眼光对待事物;在第四专题中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细心的人必能发现,教师在提出要求时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从只要初步有观察意识到增加观察的技巧性和难度。当二年级的学生经历了这一主题中的观察能力培养后,他的这一核心素养必定能提升不少,也可以最终达到育人目标:具备观察意识,养成观察习惯,掌握观察方法。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课程核心素养阶梯式发展的例子。研究课程“自制肥料”是一个重点培养实验的科目,适用于高年级学生。该科目分为四个专题,每个专题都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是一个实验性非常强的活动科目。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已通过观摩实验积累了一些经验,该科目在此基础上为每个专题制订了不同的活动目标。第一专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进行简单的酸碱度实验操作;第二专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肥料制作的独立操作;第三专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方案设计;第四专题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形成实验结论。这种具有层次性的发展,让学生在体验课程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既让学生快乐活动,又体现了某一课程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