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意味着成长——区域课程共建培训体会

改变,意味着成长——区域课程共建培训体会

◎朱泾第二小学 张志红

从教10年,这段时间并不短,这一路上的努力和收获,似乎都在悄悄地、理所当然地进行着……我从来没有想过,除了教学,我还能有什么改变?但是,一个偶然的机遇,让我发生了改变。

这个机遇,就是参加区拓展型课程“魔幻气球”科目组。说它偶然,是因为稀里糊涂的我以为“魔幻气球”就是教我们怎样给气球造型,觉得好玩,所以是抱着学手艺的心情去的。不承想,一学就是一年;不承想,不是去玩气球,而是有一大堆让人比较头痛的任务等着我:理解科目开发背景、撰写科目目标、完成教学设计,等等。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智慧型的老师和一群团结友爱的小伙伴,他们让我由衷地折服,并且带着我一直坚持到了今天。这位智慧型的老师就是我们的拓展型课程教研员陈金良老师,小伙伴则由包括我在内的来自不同学校的5位教师组成。这种小组式的学习方式,为我的改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首先,我觉得最大的改变是有了自信。

我是一个只要上台发言就会紧张到胃痛的人,这是我最致命的一个缺点。这个缺点如影随形,学生时代如此,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如此。我为此做过很多努力,但依然改变不了。所以,每当群体活动时,我宁愿选择沉默。在“魔幻气球”这个小团体中,陈老师平易近人,同伴们对课程的理解畅所欲言,慢慢地在他们的感染下,我开始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修改方案,甚至还主动承担了拓展型课程的教学任务。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简单、多么普通的事情,但对于我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改变,因为通过这样的一次次活动,我渐渐产生了自信。在上海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专题研修班中,我不再是一个埋头听课的学生,而是一个会思考的参与者。2014年10月,我还报名参加了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所举办的课堂教学比赛。与其说这是一种勇气,不如说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认同。我们都清楚要准备一堂比赛课,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心血,结果还不一定会成功。所以相对于结果而言,我更加在意的是这个过程,我更加欣赏的是自己还拥有一颗拼搏的心。所以只要先对自己有信心,抛开一切顾虑,那么就一定能克服心理障碍,这样,就能大声地表达自己。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也是如此吗?

经过这次培训,另外一个收获当然是关于教学的。一直以来,我们往往更加关注如何设计教学过程,而忽视了目标的制订,往往是为了制订而制订。经过陈老师的指导,我开始意识到目标的重要性,目标中一个词语的改变就能引起教学过程的改变。如何从三维的角度去描述目标,这是我们在这个培训班中首先学到的知识。我想这不仅适用于拓展型课程,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在陈老师的指点下,首先我对于如何撰写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清晰了。其次,在活动设计方面,也收获颇多。拓展型课程的活动过程设计主要有教师活动、有学生活动,这不仅仅是设计呈现形式的改变,更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因为它让我们不再只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开展活动,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成长的结果,不一定是获得什么样的荣誉,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每一次改变,就是成长。所以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陈老师和小伙伴们,因为你们,今天我才能从容地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