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世纪
2025年09月26日
2.18世纪
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两大革命性事件,一是英国率先完成了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二是法国完成了社会革命。受其影响,化学化工技术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704年,德国人狄斯巴赫(Diesbach,Heinrich)发明了普鲁士蓝;1709年,英国人达比(Darby,A.1677—1717)首次用焦炭炼铁;1727年,德国人舒尔策(Schulze,J.H.1687—1744)发现了银盐的化学反应;1746年,英国人罗巴克(Roebuck,J.1718—1794)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铅室法生产硫酸厂;1763年,英国建造了用煤炼焦的蜂窝式炼焦炉;1781年,英国人科克伦(Cochrane,D.A.1749—1831)制取了焦油;1792年,英国人默多克(Murdoch,W.1754—1839)率先用煤气照明;1798年,瑞士人吉南(Guinand,P.I.1748—1824)发明了生产光学玻璃的搅拌器;1799年,英国人坦南特(Tennant,C.1769—1838)发明了干性漂白粉。这一时期,在化学化工技术方面也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事件:一个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Laovoisier,A.L.1743—1794)与他人合作制定出了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通过化学实验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化学中的运用,创建了“燃烧的氧化理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因此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另一个是法国化工技术专家吕布兰(Leblanc,N.1742—1806)发明了第一个工业制纯碱的方法——“吕布兰制碱法”,并建成了第一座吕布兰法碱厂,为近代化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