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000年前
中国出现陶器 中国的制陶技术发明于14000—15000年前,依其发展状况,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发明期,即新石器时代早期。出土陶器较早的遗址有多处,其中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距今14000—15000年)出土了很多陶片,在仙人洞还发现了一个器形完整的陶罐。其次是发展期,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出土遗址包括贾湖文化、裴李岗-磁山文化、大地湾一期等。第三是成熟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即与仰韶文化相当的诸考古学文化。第四是提高创新期,相当于铜石并用时代。早期和中期陶器的基本特点是:器形简单,均为手制,往往使用贴片法,火候较低,质地松脆,鲜见工艺性纹饰。成熟期时,器形大为增多,成型工艺上推广了泥条筑成法,并出现了快轮制陶,工艺性纹饰也大为增多。提高创新期时,许多地方推广了模制法,在山东龙山文化等许多地方推广了快轮制陶,生产出了蛋壳陶,少数地方还出现了原始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