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
《伦敦药典》在英国出版 1618年,《伦敦药典》(London Pharmacopoeia)第1版出版。该书收录了各种“奇异药物”,其中动物药有胆汁、血液、爪子、鸡冠、羽毛、毛皮、毛发、汗液、唾液、蝎子、蛇皮、蛛网和地鳖。1851年,《伦敦药典》第10版出版。该书中列入了吗啡盐、丹宁酸、碘化硫、氯化锌、柠檬酸亚铁铵和氯仿等多种新药品。这反映了医疗朝着使用特定化学物质以及人工分离与合成方向发展的趋势。英国药典有悠久的编写历史,从1618年开始编写《伦敦药典》以后,又有《爱丁堡药典》和《爱尔兰药典》出版,1864年合为《英国药典》。1968年,在第11版《伦敦药典》出版以前,在英国医学委员会指导下编辑出版,1973年交由卫生和社会安全部管辖。《伦敦药典》作为大不列颠王国全国性药典,对药品标准化管理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至今《英国药典》在世界上仍有一定权威性。1820年,美国出版了《美国药典》(共发行32版)。1953年,中国出版了《中国药典》(共发行9版)。

旅行摄影师的帐篷式暗室
阿切尔[英]发明胶棉湿版摄影术 B.C.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生卒年不详)在其《墨子·经下》中记述了他观察到的小孔成像的现象,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1250年,欧洲人马格纳斯(Magnus)发现了银盐受光变黑现象。1725年,德国人舒尔茨(Schulzel,Heinrich 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受光照变黑,被称为“现代摄影的始祖”。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及其学生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能久存的照片。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Nièpce,Joseph Nicèphore 1765—1833)拍摄了第一张照片。1847年,法国人圣-维克多 (de Saint-Victor,Abel Niepce 1805—1870)首次发明了玻璃板摄影术。他使用蛋清作为碘化银的载体,把乳剂涂在玻璃板上,较好地解决了显影、定影时银盐被漂洗掉等问题。但是,该摄影术曝光时间需要5~15分钟,不适于肖像摄影。1851年3月,英国摄影师阿切尔(Archer,Fredrick Scott 1813—1857)发明了胶棉湿版摄影术。其方法是:把含有碘化钾的胶棉剂(即火棉溶解在乙醚中)倒在玻璃板上,倾斜玻璃板,直到溶液形成一层均匀黏稠的覆盖面;然后,立即将玻璃板放到硝酸银溶液中浸泡以增加感光敏感度,因为感光能力会随着胶棉变干变硬而失效,所以曝光必须趁版湿时进行;显影时可以用焦棓酸或硫酸亚铁,但也同样必须趁版未全干时进行,否则,胶棉变硬后,显影液无法浸透到胶棉中去。该摄影术曝光速度极快,图像也比以前精细,从而取代了其他摄影术,并流行了近30年。该摄影术的缺点是,摄影师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帐篷式暗室”进行拍摄外景。因此,该摄影术以后被干版摄影术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