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

1873年

陈启沅[中]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1873年,南洋华侨陈启沅(1834—1903)在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的第一家机器缫丝厂。陈启沅采用自己设计制造的蒸汽缫丝机缫丝,出丝精美,获利甚丰,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创办的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在陈启沅的影响下,广州、顺德、南海地区相继创办缫丝厂十余家,从而奠定了广东新式缫丝业的基础。其产品行销欧美各国,为中国生丝的出口赢得了声誉。1881年该厂因同业竞争,被视为异端,南海知县下令停产。陈启沅遂将丝厂迁往澳门,改名“复和隆”。1884年迁回南海简村,改名“世昌纶”,继续经营。

蓄热室池窑正式用于玻璃生产 早在1816年,即出现了蓄热室玻璃熔窑的专利,可惜未被应用。1841年,这项专利得到改进。1867年,德国成功建立起第一座蓄热室池窑。1873年,此类型池窑在比利时正式用于玻璃生产。这种窑因是以焦炉煤气和发生炉煤气为燃料,采用蓄热室回收废气热量,故其热效率比坩埚窑明显提高,熔化温度也比坩埚窑上升。它的出现改善了玻璃熔化质量,增加了产量,并可与机械成型机组成连续生产线,为玻璃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牛仔裤问世 牛仔裤是一种男女穿用的紧身便裤。其前身裤片无裥,后身裤片无省,门里襟装拉链,前身裤片左右各设有一只斜袋,后片有尖形贴腰的两个贴袋,袋口接缝处钉有金属铆钉并压有明线装饰。其具有耐磨、耐脏,穿着贴身、舒适等特点。1873年,德国移民利维·斯特劳斯(Strauss,Levi 1829—1902)来到旧金山,利用仓库里大批积压的帆布,根据“得州牛仔”的裤子式样设计制作而成,并把原来染成的蓝色变成了像砂石磨成的不规则的蓝里泛白的色泽,颇似染色不均匀的疵品。1850年,斯特劳斯创立的利维(Levi’s)公司生产出的501牛仔裤风靡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