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140—B.C.87年
中国人发明造纸术 西汉时期,中国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1933年,在新疆的一个汉代烽燧遗址出土了B.C.1世纪的西汉麻纸)。其工艺流程是:浸沤、切碎、灰水浸泡、舂捣、洗涤、打槽、抄纸、晒纸、揭纸。到了东汉,蔡伦改用树皮、麻布、渔网做原料,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范围,改进了造纸技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并用,碱液蒸煮皮料纤维,增强了对纤维的腐蚀程度,提高了纸的柔韧度和白度。3—4世纪,纸基本上取代了帛、简,成为当时重要的书写工具。南北朝时期,人们用桑皮、藤皮造纸。隋唐至五代时期,人们用竹、檀皮、麦秆、稻秆等造纸,从而扩大了造纸原料的范围。到了清代,人们制造出了各种颜色、类型的纸,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造纸术经过朝鲜传到日本,又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纸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