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
英国生产无机颜料锌钡白 锌钡白又称立德粉,是硫酸钡、硫化锌的混合物。1874年,英国奥氏锌钡公司所属的威德尼斯工厂开始生产锌钡白。其生产工艺是:先将硫酸钡和硫化锌进行反应,生成一种不溶混合物沉淀下来;然后,对这种混合物进行压滤分离,并在600℃的温度下进行煅烧便生成锌钡白。锌钡白是一种白色无机颜料。1928年,锌钡白的使用比例一度上升到6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使用率降至15%。以后,锌钡白逐渐被二氧化钛替代。
齐德勒[德]首次合成滴滴涕 滴滴涕即DDT,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化学式为(ClC6H4)2CH(CCl3)。1874年,德国学者齐德勒(Aeidler,Othmar)在硫酸的作用下,用三氯乙醛和两份氯苯制成了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简称DDT)。但是,齐德勒并没有发现它具有杀虫功效。1939年,瑞士学者米勒(Müller,Paul Hermann 1899—1965)独立合成并证明它具有杀虫效果。1839年和1943年,瑞士政府和美国农业部先后用DDT控制马铃薯甲虫并取得成功。1842年,DDT开始被大规模生产。在其后的20年间,它被广泛使用,成功地控制了许多农作物害虫和人类疾病。1944年,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虱传斑疹伤寒(Louse-borne typhus,通过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也被DDT控制。1948年,米勒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研究发现,DDT在环境中很难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内蓄积,甚至在南极企鹅血液中也检测出了DDT。1962年,美国科学家雷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寂静的春天》中指出,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2001年,科学家研究发现,男人体内DDT含量高会减少精子数量。因此,世界各地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D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