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
2025年09月26日
1906年
伊帕季耶夫[俄]用苯酚加氢法生产环己醇 1906年,俄罗斯化学家伊帕季耶夫(Ipatieff,Vladimir Nikolayevich 1867—1952)通过苯酚加氢制得环己醇,并在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苯酚加氢一般采用镍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50℃,压力为2.5MPa,产率接近理论值,产品纯度高,反应平稳。进入20世纪60年代,鉴于原料价格因素,苯酚加氢法逐渐被环己烷氧化法取代。环己烷氧化法分为无催化氧化法和催化氧化法两种。无催化氧化法由法国罗纳普朗克(Rhone-Poulenc)公司最先开发出来。该方法是:首先在160~170℃的温度下,环己烷与空气混合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环己基过氧化氢;然后,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环己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环己醇、环己酮混合物。后者又分为钴盐法和硼酸法。钴盐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来。该方法以环烷酸钴为催化剂,使环己烷与空气混合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环己基过氧化氢,然后,该过氧化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进一步定向分解,生成环己醇、环己酮混合物。硼酸法以硼酸为催化剂,使环己烷氧化生成环己基过氧化氢,然后,该过氧化物与硼酸反应生成硼酸环己醇酯,然后通过水解生成环己醇。苯酚加氢法是在有机化学工业上的首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