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年
沃克兰[法]合成无机颜料铬黄 铬黄(又名铅铬黄),其主要成分为铬酸铅(PbCrO4)。1766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Vauquelin,Nicolas-Louis 1763—1829)对西伯利亚红铅矿(铬铅矿)进行分析:他以盐酸溶解红铅矿,溶液呈绿色,并发现其中含有铅。1797年,沃克兰又重新进行分析:他取红铅矿样品与两份碳酸钾共沸,得到碳酸铅沉淀和含有一种未知酸的钾盐的黄色溶液。此溶液与汞溶液生成美丽的红色沉淀,与铅盐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加氯化亚锡则变成绿色。沃克兰由此推断红铅矿中含有一种新金属,并命名为Chromium(1872年,中国化学家徐寿译为铬)。不久,沃克兰证实,祖母绿和红宝石因分别含有不同价态的铬化合物而呈不同色泽。同年,他以炭粉还原氧化铬的方法制得金属铬。1809年,沃克兰合成了无机颜料铬黄。1835年,英国人库兹(Kurtz,A.)首先试制出了铅铬(Cr2O3)。后来,他在利物浦的一家工厂中小批量生产铅铬。1900年,开始大规模生产铅铬。沃克兰的发现对矿物颜色机制研究和无机颜料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布莱[法]首次制造乙醚 1809年,法国科学家布莱(Braet,P.)用硫酸使乙醇脱水制造出了乙醚,此法至今仍是工业制取乙醚的主要方法。1842年3月,美国外科医生朗(Long,Crawford Williamson 1815—1878)首次将乙醚作为麻醉剂用于手术中,致使乙醚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由于乙醚极易燃烧起火,因此,工业上经常采用苏贝兰法(Soubeiran)大规模生产乙醚。该方法依据乙醚的挥发性远大于水蒸气和乙醇的原理,能够一次性制造出乙醚,从而提高了乙醚生产的安全性。其方法是:把硫酸与乙醇混合加热;然后,通过第一冷凝器,使水蒸气和乙醇蒸气被冷凝掉了;具有挥发性的乙醚继续经过(装有苛性钠和炭)的提纯器,过滤掉二氧化硫;最后,在螺旋管冷凝器中冷凝乙醚。除乙醚外,氧化亚氮(笑气)和氯仿作为麻醉剂,分别于1844年和1847年在医疗上被投入使用。

苏贝兰的乙醚精馏器
(A)蒸馏器 (B)炉子 (C)乙醇贮储器 (D)第一冷凝器 (E)提纯器 (F)螺旋管冷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