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
2025年09月26日
1938年
伊文斯[美]制取磺胺吡啶 磺胺类药物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1906年,有人制得磺胺类物质——对氨基苯磺酰胺。当时它只被用于染料工业,并未发现它有抗菌作用。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该染料内含一些消毒成分,故被用于治疗丹毒等病。然而,它在试管内无明显的杀菌作用,故未受重视。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多马克(Domagk,G.)发现该染料可治疗链球菌感染病。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专家从百浪多息中分离出氨苯磺胺。1936年,英国开始研究磺胺类药物。1938年,德国学者道尔恩(Dohrn,M.)和迪特里奇(Dietrich,P.)合成一种磺胺药,名为磺胺醋胺(SA)。同年,美国学者伊文斯(Ewins,A.J.)以氨苯磺胺为母体与吡啶制成了磺胺吡啶(SP)。1939年,美国学者福斯宾得(Fosbinder,R.J.)和瓦尔特(Walter,L.A.)以化学方法制取磺胺噻唑(ST),其疗效与SP不相上下,毒性和副作用较低。以后,新的磺胺类药不断出现。据1945年报告,磺胺药的种类已达5485种。1956年,出现了第一种长效磺胺药——磺胺甲氧哒嗪(SMP)。1969年,又发现了与磺胺药协调使用的广谱增效剂——甲氧芐胺嘧啶(TMP),与磺胺药合用可大幅增加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