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
2025年09月26日
1878年
拜耳[德]人工合成靛蓝成功 靛蓝是从木蓝和松蓝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天然染料,很早就被用于染色,在天然染料中占据重要地位。1865年,德国化学家拜耳(von Baeyer,Adolf 1835—1917)开始研究靛蓝。1878年,他以靛红为起点,使用三氧化磷、磷和乙酰氯等反应物实现了靛蓝的合成。此后,拜耳又提出了几种人工合成靛蓝的方法,并于1880年将合成靛蓝注册了专利。虽然拜耳设计的合成路线步骤过多,合成所需要的原料市场价格也偏高,难以形成工业化生产,但这一研究成果对实现靛蓝工业化生产有重要价值。
凹印制版法出现 1878年,生于波希米亚的克利克(Karel Klí),运用前人发现的经铬酸盐处理的明胶具有感光硬化的特性,进行了碳素纸腐蚀制版研究,并制作出第一个实用性凹印滚筒。其原理是把含重铬酸钾的明胶涂在纸基上,曝光后,将其转移到另一纸基上或另一种材料上,将纸基剥离,然后用热水把可溶性胶层洗去,这样就可通过一次腐蚀获得深浅不同的滚筒。此种方法制作出的版面,图文的着墨部分为有规则排列的细小孔穴(网穴),一般呈正方形,大小相同,但深浅不一,容墨量不同。其印刷品墨色厚实,并能取得与原稿图像色调层次完整一致的印刷效果,是最普遍的凹版印刷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