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
联合碳化物公司[美]和陶氏化学公司[美]生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聚乙烯分为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是乙烯与少量高级α-烯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高压或低压聚合而成的一种共聚物。1933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在高压下将乙烯聚合生成聚乙烯,并于1939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此法被通称为“高压法”)。1953年,联邦德国齐格勒(Ziegler,K.1898—1973)以TiCl4-Al(C2H5)3为催化剂,在较低压力下将乙烯聚合生成聚乙烯,并于1955年由联邦德国赫斯特公司投入工业化生产(此法被通称为“低压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以氧化铬-硅铝胶为催化剂,在中压下将乙烯聚合生成高密度聚乙烯,并于1957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此法被通称为“中压法”)。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杜邦公司以乙烯和α-烯烃为原料,用溶液法制成低密度聚乙烯。1977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和陶氏化学公司用低压法制成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其中,以联合碳化物公司的“气相法”(采用流化床反应器,用铬系和钛系催化剂,将气态乙烯聚合生成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最为重要。
首届流体性质和相平衡国际会议召开 19世纪中叶,在蒸汽机的推动下形成了热力学。最初,热力学只涉及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以后,它逐渐扩展到研究与热现象有关的各种状态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规律。热力学基本定律应用于化学领域,形成了化学热力学,主要研究热化学、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理论以及化工生产中出现的蒸馏、吸收、萃取、结晶、蒸发、干燥等单元操作,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过程等问题。193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韦伯(Webber,H.C.)出版《化学工程师用热力学》;1944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道奇(Dodge,B.F.)出版《化工热力学》。化工热力学由此逐步成为一门学科。1977年,世界各国化工热力学专家举行了首届流体性质和相平衡的国际会议。1980年和1983年分别举行了第二届和第三届会议,出版了期刊《流体相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