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纪
欧洲人制造肥皂 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的总称,其通式为RCOOM。B.C.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将1份油和5份碱性植物灰混合制成清洁剂。2世纪,罗马人开始生产肥皂(考古学家在意大利的庞贝古城遗址中发掘出了制肥皂的作坊)。800年,欧洲人通过手工制造肥皂。其具体方法是:先把石灰加入到木灰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把它从混合物中过滤出来,碳酸钾被转换成了苛性钾;接着,把这些碱性溶液加热煮沸;然后,在一些配方中加入油或脂肪并搅拌,就制成了肥皂。12世纪,肥皂开始规模化生产,产品出口到斯堪的纳维亚乃至西班牙和地中海区域。1180年,英格兰的布里斯托尔(Bristol)成为欧洲肥皂贸易中心。当时生产的肥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中海地区用一种(钠)碱含量较高的“苏打灰”(含有20%的碳酸钾)制造的、气味芬芳的硬肥皂——橄榄油肥皂;另一种是北方地区生产的、比较粗糙的、钾化合物的软肥皂——鲸油肥皂。1791年,法国化学家吕布兰(Leblanc)用电解食盐方法成功地制取出了廉价的火碱,从而结束了从草木灰中制取碱的古老方法。1823年,德国化学家契弗尔(Cheever)发现了脂肪酸的结构和特性。19世纪末,肥皂由手工制造转变为工业化生产。
无水酒精首次被分离出来 无水酒精是指纯度较高(99.5%)的乙醇水溶液。如果再用金属镁处理其中极少量的水,可得100%的乙醇即绝对酒精。1100年,意大利萨莱诺医学院(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Salerno,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代表之一,该校始建于11世纪初,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坎帕尼亚大区的萨莱诺城市)通过蒸馏(葡萄酒)制造出了酒精。从12世纪起,炼金术士们开始提取酒精及其提纯物。以后,人们对酒精进行蒸馏,分离出无水酒精。据炼金术士卢利(Lully,Raymond 约1235—1315)记载,用生石灰将酒精蒸馏三次,能分离出无水酒精。现在,实验室制备无水酒精方法为:在95.57%酒精中加入生石灰(或者无水硫酸铜)加热回流,酒精中的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挥发的氢氧化钙除去水分(酒精和无水硫酸铜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然后再蒸馏获得99.5%的无水酒精。工业上制备无水酒精的方法是:在普通酒精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再进行蒸馏。于64.9℃沸腾,蒸出苯、乙醇和水的三元恒沸混合物(比率为74∶18.5∶7.5),这样可将水全部蒸出。继续升高温度,于68.3℃蒸出苯和乙醇的二元混合物(比率为67.6∶32.4),可将苯全部蒸出。最后升高温度到78.5℃,蒸出的是无水乙醇。近年来,工业上也使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极性基团,能强烈吸水)来制取无水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