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世纪
中国流行红木小件 小件是中国家具的一类。其形制较小,大多属安放、陈设于桌案之上的小型木器,故称之为“小件”。一般可将小件分为几座、屏架、灯罩、盘盒、日用小商品等五类,产品有上百种。因以紫檀木、乌木、鸡翅木、花梨木为主要材料,故又有“红木小件”之称。制作红木小件需有广博的知识和坚实的手工技艺,学艺者8~10年后,才能制作出形、神、韵完备的器物。中国制造“小件”的历史悠久,但专事精雕细刻及摆设文玩木匠的大量涌现应不迟于宋代。
最原始的火柴 陶谷《清异录·器具》篇载:“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黄,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陶谷(903—970)五代至北宋人,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他所言及的“火寸”,便是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将沾在小木棒上的硫黄引发为阳火。这可视为最原始的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