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

1935年

卡罗瑟斯[美]发明尼龙66 尼龙66是最早发明的一种聚酰胺纤维。1928年,美国化学家卡罗瑟斯(Carothers,Wallace Hume 1896—1937)在杜邦公司(DuPont Company)实验室主持一项高分子化学研究,用聚合的方法测定高分子量物质的结构和组成。这项研究直接促使了尼龙的产生。1935年,卡罗瑟斯用己二胺、己二酸合成聚酰胺66,两年后又发明用熔融法制造聚酰胺66纤维的技术,产品称作尼龙或尼龙66。1938年开始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同年,德国的施拉克(Schlack,P.)发明聚酰胺6制造技术,1941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不久,聚酰胺4、聚酰胺7、聚酰胺9、聚酰胺11、聚酰胺610、聚酰胺1010等相继问世。尼龙后来在英语中成了从煤、空气、水或其他物质合成的,具有耐磨性和柔韧性、类似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所有聚酰胺的总称。尼龙的出现是合成纤维工业的重大突破,是高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人造羊毛研制成功 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首先成功地从动物胶中制出人造蛋白质纤维。他将动物胶溶于乙酸,在硝酸酯的水溶液中凝固抽丝,然后以亚铁盐溶液脱硝,进一步加工得到蛋白质纤维,但未实现工业化生产。1935年,意大利人弗雷蒂用从牛乳内提取的乳酪素制成人造羊毛。此后,一些国家相继以大豆蛋白、花生蛋白制取人造纤维获得成功。但由于这类纤维的实用性能和制造成本存在问题,产量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