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9年
2025年09月26日
1769年
阿克莱特[英]发明翼锭式罗拉纺纱机 英国纺织企业家和发明家阿克莱特(Arkwright,Richard 1732—1792)经过几年的研究,于1769年发明了翼锭式罗拉纺纱机。这种机器是木质构架,在其顶部有4只筒管,水平横向放置,上面绕着粗纱。从每只筒管拉出的粗纱,通过两对罗拉按照不同的筒管被分成4部分。第二对罗拉运动得比第一对要快,这就可以把粗纱拉长,然后向下通入与位于机器底部的锭子相连的锭翼臂,缠绕在靠锭子带动的筒管上。该筒管的速度放慢与锭子的速度有关,是由一个制动器的底部周围绞合的绒线的形式进行。这种卷绕方式,使纺纱工能够导引纱线均匀地绕在筒管上。在阿克莱特的专利说明书中,机器是被设计成用一匹马来拉动的,不过在最初通常采用的原动力是水,因而取名为“水力纺纱机”。1769—1775年间,这种机器又经过几次改进,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保留下来。1772年由阿克莱特的一个名叫伍德(Coniah Wood)的工人进行了改进,引进了移动式锭轨代替销钉来导引卷绕纱线,其运动后来是通过一个心形轮或凸轮实现了自动化,另外又增加了一对罗拉。与1764年问世的珍妮纺纱机相比,该纺纱机纺制的纱线强度有所提高,不仅可以用作纬纱,还可用作经纱。

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
A.纱线 B.粗纱筒管 C.罗拉 D.锭翼 E.导纱钩 F.轴垂直水平面的锥齿轮 G.齿轮杆 H.罗拉动力轮 I.纺轮 J.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