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
科尔曼[美]发明自动接经机 把织完的织轴纱头与新织轴上的经纱连接起来,称为接经。1904年,美国人科尔曼(Coleman,H.D.)根据手工接经原理发明了自动接经机。从此,接经工作开始机械化。
日本发明立缫机 1904年,日本发明立缫机。由于机器前台的上部为籰台,缫丝工站立操作,故被称为立缫机或立缫车。20世纪20年代发展为多绪缫丝机。这种机器主要由缫丝台面、索绪装置、接绪装置、鞘丝装置、络交机构、卷绕装置、停籰装置、干燥装置和传动机构组成,一般每台为20绪。立缫机实现了煮茧和缫丝的分工,解舒率有所提高,降低了原料消耗及成本,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使用立缫机缫丝,可以一人看一台,无须打盆工,产品质量亦佳。
自动清晨沏茶器 1904年,英国伯明翰的一个军械工人制造出一种可供市场销售的机械沏茶器并获得专利。自动清晨沏茶器借助一个普通闹钟,运转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在指定的时刻,闹钟启动一个机械装置划燃一根火柴;火柴点燃水壶下面的酒精炉;当水烧开时,翻滚的水松开搭扣,让水壶倾斜,使水注满固定在一旁的茶壶,同时闹钟的铃被敲响,唤醒睡眠者。这个精巧的沏晨茶的机械装置,在20世纪初的售价为1.5~3.1英镑。1932年,具有同样功能的电动沏茶装置开始在市场上销售。它与机械式的区别是电动钟表接到水壶里的浸没式热水器上,而不是安置在水壶外。
鲁贝尔[美]发明胶印机 胶印机是借助于胶皮(橡皮布)将印版上的图文传递到承印物上的一种间接印刷方式。橡皮布在印刷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它可以解决承印物表面不平整的问题,使油墨充分转移,还可以减少印版上的水向承印物上的传递。1904年,美国平版印刷家鲁贝尔(Rubel,I.W.1860—1908)在改造平版印刷工艺的过程中,发现将金属印版图文上的油墨,经由橡胶滚筒转印到纸张上,效果之好远非平面石板可比拟,从而发明了胶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