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

1901年

戴维斯[德]出版《化学工程手册》 190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斯(Davis,George Edwards 1850—1907)编撰的《化学工程手册》(Handbook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由英国曼彻斯特的戴维斯兄弟公司出版发行。作者戴维斯在他多年的化工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将化工生产过程的各步骤加以分类,归纳为若干共性操作的概念。他指出:各种化工生产工艺都是由蒸馏、蒸发、干燥、过滤、吸收、萃取等基本工艺组成,可以对他们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1887—1888年,他在曼彻斯特工学院进行了12次演讲,系统阐述了化学工程的任务、作用和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此书。全书共900多页,分为16章,包括绪论(化学工程的概念,应用化学、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的区别等)、材质、计量、动力、物料运输、吸收、加热及冷却、冷凝、蒸发和蒸馏、结晶、透析、电解、包装、安全等内容。1904年,他的学生斯温丁(Seventeen,N.)将该书增订为篇幅达1000多页的第二版,分两卷,仍由原出版社出版。《化学工程手册》是世界上第一本阐释各种化工生产过程共性规律的著作,是世界上第一本化学工程手册,它的出版为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博恩[德]首次合成还原染料——阴丹士林 还原染料是一种自身不溶于水的染色物质,它沉积在织物里以后再用空气中的氧将其氧化显现出颜色。按其化学结构分为靛类和蒽醌两大类。阴丹士林(indanthrene)属于蒽醌类染料。1856年,英国化学家帕金(Perkin,W.H.1838—1907)在制取奎宁(quinine,俗称金鸡纳霜,通用名为硫酸奎宁)的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一种紫色染料——苯胺紫(methyl violet,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紫色染料)。1857年,苯胺紫投入生产,这标志着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1868年,德国化学家格雷贝(Graebe,Karl James Peter 1841—1927)和利伯曼(Liebermann,C.1842—1914)合成出茜素。1880年,德国化学家拜耳(von Baeyer,A.1835—1917)注册了合成靛蓝(indigo,化学式为C16H10N2O2)的专利。1901年,德国化学家博恩(Bohn,René 1862—1922)将2-氨基蒽醌与氯乙酸缩合,然后用苛性钠处理,希望得到一种蒽醌的靛蓝衍生物,但实际得到的是一种蓝色的蒽醌还原染料(不属于靛蓝衍生物)。后来,他发现用强碱在150~200℃下进行碱熔亦可得到。他将其取名为阴丹士林,此名由靛蓝和蒽组合构成。蒽醌类染料是还原染料的重要种类,其衍生品种色谱齐全、色泽鲜艳、坚牢度高,至今仍是广为使用的一大类合成染料。茜素、靛蓝、阴丹士林这三种化合物是合成染料工业发展中三个里程碑式的发明。

霍普金斯[英]从酪蛋白中提取色氨酸 色氨酸即β-吲哚基丙氨酸,其化学式为C11H12N2O2。色氨酸分为右旋体色氨酸、左旋体色氨酸和外消旋体色氨酸等。1900—1901年,英国生物学家霍普金斯(Hopkins,F.G.1861—1947)从牛乳所含的酪蛋白中提取色氨酸纯品,并证实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1906年,他研究发现,佝偻病及维生素C缺乏症是由于缺乏必要营养素维生素D和维生素C等所致。目前,色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3-吲哚乙腈与氨基脲缩合后,氰加成、水解得到外消旋体色氨酸。第二,3-吲哚甲醛与苯胺缩合,然后与α-硝基乙酸脂缩合,经氢化水解得到DL-色氨酸。第三,丙烯醛与N-丙二酸基乙酸胺在乙醇钠存在下缩合,然后与苯肼(英文名称:phenylhydrazine,又名苯基联胺,化学式为C8H8N2)缩合、环化,经水解脱羧得到外消旋产品。此方法被称为“丙烯醛-苯肼法”,是最常用、最经济的色氨酸生产方法。1929年,霍普金斯与荷兰医学家艾克曼(Eijkman,Christiaan 1858—1930)(发现脚气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1)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体服用色氨酸是否有害,对此,曾出现争议。1989年,美国的一些色氨酸使用者患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简称EMS)。围绕其病因,出现了“色氨酸杂质致病说”“色氨酸致病说”等不同观点并引发了争议。

孟山都公司[美]成立 1901年,美国商人约翰·奎恩伊(Queeny,John Francis)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创建了以其妻闺名命名的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mpany)。公司先后生产人造甜味剂糖精(中文名:邻苯甲光磺酰亚胺;英文名:saccharin;化学式:C7H5O3N5)、咖啡因(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和香草醛(也叫香兰素,是香草豆的香味成分,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8H8O3)。1919年,公司首先实现了黄磷制磷酸的工业化生产。1928年,奎恩伊之子埃德加·奎恩伊(1897—1968)掌管公司。公司生产范围扩展到化肥、苯乙烯,提炼钚元素,制造发光二极管及硅晶圆等。1933年,公司改名为孟山都化学公司。现在,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密苏里州克雷沃克尔市。1955年,公司开始勘探和开发石油和天然气,为本公司石油化工生产提供原料。1962年,公司采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对石油化工生产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使工艺过程实现最优化控制。1964年,公司定名为孟山都公司。20世纪70年代初,公司开发出的甲醇低压羰基合成制醋酸的先进工艺,在美国被广泛采用。1984年,公司总营业额达到62亿美元,在世界大型化工公司中居第13位。1989年以后,公司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并与农业部、国家专利局、中国科学院等积极开展合作。该公司是20世纪成立的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