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研制成功 20世纪40年代,瑞士乌斯特(Uster)公司研制成功条干均匀度仪,用以测定棉条、粗纱和细纱的条干均匀度。这种仪器根据纱条通过电容极板间时电容量随纱条线密度变化而改变的原理设计而成。仪器出现后逐步发展出各种型号。其中B型适用于棉、毛、人造棉和麻纱等短纤维纱条,C型适用于化学纤维长丝和合成纤维纱条。早期的仪器能自动记录不匀率曲线,并能计算出纱条的平均差系数。现在的仪器能自动调换管纱,自动调节平均值和自动打印出方差系数或平均差系数。这种仪器还配有波谱仪和疵点仪。波谱仪可画出纱条不匀波谱图,借以分析纱条不匀性质和不匀产生的原因;疵点仪可记录纱条上的粗节、细节和棉结的数量。

无纺织布工业化生产 无纺织布指以纺织纤维为原料,经过黏合、熔合或其他化学、机械方法加工而成的产品。这种产品因为未经传统的纺纱、机织或针织的工艺过程,所以也称无纺布、不织布。无纺织布的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40年代,它的生产技术起源于造纸和制毡,由于产量高、成本低、使用范围广而得以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无纺织布生产技术得以改进,针刺、簇绒、缝编等技术相继被采用,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无纺织布的产量大增,用途也日趋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