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
巴斯夫公司[德]生产TNT炸药 1863年,德国化学家威尔布兰德(Wilbrand,Joseph)用接近沸点的硝酸、硫酸混合液硝化甲苯首先制得了TNT炸药[2,4,6-三硝基甲苯,化学式为C6H2CH3(NO2)3]。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代那买特”炸药(Dynamite)。1873年,德国化学家斯普伦格尔(Sprengel)发现用雷管可以引爆苦味酸。1875年,诺贝尔在“代那买特”炸药中,加入胶棉研制出了取代黑色火药的又一种新型炸药——爆胶。1877年,化学家约色林(Joselin)发明硝基胍并制成一种新的耐热高能单体炸药。同年,化学家默顿斯(Mertens)先将N-二甲基苯胺与硫酸化合生成盐,然后硝化而得到另一种新型高能炸药。1880年,德国人赫普(Hempe)用硝酸和浓硫酸混合处理甲苯合成了TNT炸药。1884年,法国人维埃耶(Vieille,P.P.M.)首先使用醇、醚混合溶剂塑化硝化棉制得单基火药(称硝化棉火药)。1888年,诺贝尔用60%硝化甘油加入40%低氮量的硝化棉研制成巴里斯太火药(又称之为双基火药)。同年,杰克逊(Jackson)研制出了最早的耐热炸药——三氨基三硝基苯。1891年,巴斯夫公司决定生产TNT炸药。1904年,TNT炸药首次被用在日俄战争中,之后,它被广泛用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TNT炸药成为世界上产量和用量最大的单质炸药。
夏尔多内[法]首次工业生产人造丝 1878年,法国生物学家夏尔多内(Chardonnet,Hilaire Bernigaud 1839—1924) 从巴斯德对蚕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决定模仿蚕的吐丝过程用人工的方法生产纤维。1884年,他发表了题为《一种类似蚕丝的人造纺织材料》的论文,并取得制造硝酸纤维素纤维的专利。其方法是:把硝酸纤维素溶解在醇和醚的混合溶剂中,得到的溶液经很细的玻璃毛细管挤出并使之在热空气中凝固,得到了一种类似蚕丝的纺织材料,这是人类最早生产的化学纤维。后来,他又用数年的时间解决这种新纤维的防火问题。1889年,他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展出了“夏尔多内丝”,人们称之为“人造丝”。1891年,他在贝桑松建立了夏尔多内丝织品公司。1904年,他在匈牙利绍特沃尔地区建立了另一个工厂,从而开始了人造丝的工业化生产。1914年,他因发明人造丝获珀金奖章。夏尔多内被西方誉为“人造丝工业之父”。
托伦斯[德]制得季戊四醇 1891年,德国化学家托伦斯(Tollens,B.1841—1918)用乙醛和过量甲醛在碱溶液中反应制得了季戊四醇(C5H12O4)。1894年,他通过季戊四醇硝化制得了季戊四醇四硝酸酯[C(CH2ONO2)4],它是一种单质炸药——太安炸药(PETN)。这种炸药爆炸威力大,对撞击和摩擦感度较大,装填炮弹时必须加以钝化。它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因此被用于装填雷管、导爆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甲醛和乙醛产量没有达到工业规模。因此太安炸药没有被用作军用炸药。一战以后,甲醛和乙醛原料可以从碳、水、空气和石油气制得。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安炸药被大量用于装填雷管、导爆索等。目前,太安炸药已很少被直接用于装填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