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

1887年

诺贝尔[典]发明巴里斯太双基火药 双基火药分为双基推进剂火药和双基发射火药。它与单基火药比较,其能量高、吸湿性小、物理安定性和弹道稳定性好,但它爆温高,烧蚀炮膛严重,生产时危险性较大。1887年,瑞典发明家诺贝尔发明了巴里斯太(Ballistite)双基火药(又被称为硝化甘油无烟火药)。其具体方法是:以大约3∶2的比例,将(用含低氮量的可溶硝化纤维制成的)硝化棉悬浮在热水中与硝化甘油混合,用压缩空气搅拌;然后,在50~60℃的温度下碾轧去水,成型切片。这种火药安全稳定,爆炸力适中。1889年,英国人阿贝尔(Abel,Sir Fredrick Augustus 1827—1902)和迪尤尔(Duel,J.)为克服巴里斯太火药的缺点,又以大约2∶3的比例,用凡士林[学名矿脂,是由石油分馏后制得的一种烷系烃或饱和烃类半液态的混合物,其结构式为(C(n)H(2n+2))]作为稳定剂,用丙酮溶解硝化甘油和(高氮量不溶的)硝化棉,制成了柯达(Cordite)型无烟双基火药。至此,近代火药工业基本成型。

弗拉施[美]发明从石油中脱去硫化物的方法 石油中的含硫量高于2.0%则称之为高硫石油,低于0.5%则称之为低硫石油,介于两者之间则称之为含硫石油。石油中存有硫化物(硫化氢、硫醇、硫醚、二硫化物等),会在炼制中腐蚀设备及其零部件,其生成的气体有毒,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须从石油中脱出硫化物。它被称为“萃取”。1887年,美国化学家弗拉施(Frasch,Herman 1851—1914)利用铜、铅、铁等金属氧化物使石油中的硫化物沉淀,分离回收后,将硫化物重新变回氧化物。后来,他又用硫酸将石油中的硫化物氧化成磺酸,形成酸渣,再用离心分离或静置分离法分离。1894年,他还发明了将过热水灌入地底熔化硫矿、抽水采硫的弗拉施法。弗拉施发明的方法是最早的石油化学加工方法。20世纪60年代,苏联化学家采用86%和91%的硫酸成功地从含硫石油中分段萃取石油硫化物,其萃取率达到70%。20世纪80年代,我国化学工作者采用95%的硫酸成功地萃取石油硫化物,使其中的不饱和石油硫化物聚合生成固体石油硫化物,其萃取率达到95%以上,并能简化萃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