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B.C.16世纪

约B.C.16世纪

中国人发明瓷器 约B.C.1600年,中国的商朝人发明了原始瓷器——青釉器。青釉器胎的组成与陶器有本质区别,它所用的原料接近瓷土,其表面有一层玻璃釉,它是以CaO为助溶剂的石灰釉,属于高温釉(熔点约为800℃),它以FeO为呈色剂,故呈淡青绿色或黄绿色。石灰釉浆通过在易熔黏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方解石粉或石灰获得,也可在配置白色陶衣泥浆中获得。原始瓷器由印纹硬陶发展而来,故其身上保留制陶工艺的痕迹,但它区别于陶器更接近瓷器,烧成温度已达到1200℃左右。商代以后至东汉时期,原始瓷器演变为成熟瓷器。东汉至魏晋时期,青瓷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且表面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南北朝至隋朝,中国人制造出了白釉瓷器。到了唐代,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达到70%以上,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的瓷器生产又有了新的提高,出现了许多名窑。其中,磁州窑以磁石泥为坯生产瓷器,瓷器因此又被称为磁器;建窑生产出了黑瓷。中国古代陶瓷器釉彩发展路线是:从无釉到有釉,由单色釉到多色釉,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