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

1871年

马多克斯[英]发明明胶干版摄影底片 底片是用于拍摄的胶片。现在用的底片是将卤化银涂抹在乙酸片基上,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黑白负片。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1871年,英国生物学家马多克斯(Maddox,Richard Leach 1816—1902)用明胶(动物胶)代替胶棉剂制成干版摄影底片,明胶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膨胀,干燥后仍能使底片感光。其方法是:用硝酸、溴化镉和硝酸银混入明胶中做成感光乳剂,曝光后用含有少量硝酸银的连苯三酚溶液显影。这种感光剂开始时仍然比湿胶棉剂底片显影慢。1878年,贝内特(Bennett,C.)发现将乳剂加热能增加感光度,使显影速度快了20倍。到1880年,这种底片迅速替代了湿版底片,甚至出现了专门涂布这种感光乳剂的机器,每小时可以生产干版1200块。干版的出现彻底解放了摄影师拍摄外景的工作量,是摄影技术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徐寿[中]编译《化学鉴原》 1871年,中国清代科学家徐寿(1818—1884)编译了《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是他参考英国教科书Well’s Principles of Chemistry一书的无机化学部分所翻译的。Well’s Principles of Chemistry是“Well’s科学丛书(Well’s Scientific Series)”系列之中的一种,由英国韦尔司(Wells,D.A.)撰、傅兰雅(Fryer,John 1839—1928)口译、徐寿笔录而成。徐寿在《化学鉴原》中,以当时已知的各种元素分章,简要介绍了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方法、用途等,反映了当时的化学成就。他取西文第一音节而造新字的原则命名化学元素,例如钠、钾、钙、镍等。这种命名方法,后来被我国化学界一直沿用至今。他还首次提出了“化学”的术语。此外,他还编译了《化学鉴原补编》(无机化学)、《化学鉴原续编》(有机化学)、《化学考质》(定性分析)、《化学求数》(定量分析)和《物体遇热改易记》(物理化学部分知识)等化学方面的著作;参与了江南制造局出版的《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西药大成中西名目表》两部书的编译工作,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60—80年代国外化学知识;编译了《西艺知新》《西艺知新续刻》《宝藏兴焉》《汽机发轫》《测地绘图》《营阵揭要》《法律医学》《汽机手工》《质数证明》等其他领域的科学著作。1874年,他在上海创设格致书院,传播化学知识。《化学鉴原》是中国第一部近代化学理论教科书。徐寿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对化学元素命名法做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