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

1897年

丰田佐吉[日]研制出丰田织机 丰田佐吉(1867—1931),日本织机改革家。13岁开始从父学习木工。23岁时改制成一台手工木织机,比传统织机提高生产能力40%~50%。1897年研制成功柴油机带动的狭幅动力木织机,后称丰田织机。同年,他与别人一起成立乙川棉布合资公司,用丰田织机生产棉织物。此后,在三井物产公司的资助下,丰田织机在日本被迅速推广,并于1906年成立丰田织机公司。当时丰田织机生产的棉布曾倾销到中国市场。

林启[中]创办杭州蚕学馆 杭州蚕学馆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蚕丝学校。林启(1839—1900),字迪臣,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和闽侯县一带),中国清末的纺织教育家。1896—1900年,任杭州知府。1897年,他在西湖金沙港创办公立杭州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招收学员授以栽桑、养蚕、制丝等课程,开创了中国的纺织教育事业。蚕学馆的历届毕业生应各省聘请,在全国各地兴办起一批蚕丝学校。

合成靛蓝生产技术出现 德国化学家霍依曼(Heumann,Karl 1850—1893)在1890年发展了以苯胺为原料的合成靛蓝的方法。他使苯胺与氯乙酸缩合,再进行碱熔,并将得到的二氢吲哚酮的水溶液氧化,就得到了靛蓝。根据霍依曼设计的合成工艺路线,1897年,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实现了人工合成靛蓝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合成靛蓝是合成染料工业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的出现对传统蓝草种植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如1896年印度出口天然靛蓝350万磅,到1913年骤降到6万磅,而德国1913年合成靛蓝的出口额却达到200万磅。

国际皮革工艺师及化学家协会联合会(IULTCS)成立 国际皮革工艺师及化学家协会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Leather Technologist and Chemists Societies),简称IULTCS,成立于1897年。其宗旨是:在会员间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与皮革有关的国际皮革检测标准和方法;举办国际皮革科学技术大会,通报各国在皮革和皮革化工领域开展的科研培训活动及取得的成果等。IULTCS下设环境、标准、化工、教育、科研和公共关系等分委员会,负责处理各自领域的相关事务。其中,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制革检测等标准为ISO认可的国际标准。截至2010年,有17家国家级行业协会或组织为正式会员,4家组织为协议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