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世纪

约7—8世纪

中国盛行胡服 唐代丝绸之路上中外贸易文化交流的发达,带来的不仅是“胡商”会集,也带来了异国的礼俗、服装、音乐和美术等。武则天时期波斯诸国的服饰已影响唐女子,到唐中期,胡服、胡妆更是大幅度流行。《唐书·五行志》中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沈从文先生认为此风气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受高昌、回鹘文化影响,女子多戴尖锥形浑脱帽,穿翻领小袖长袍,领袖间用锦绣缘饰,钿镂带,条纹毛织物小口袴,软锦透空靴。中唐以后,“胡服”风降温,女子装束受吐蕃影响较大,重点在于头部发式和面部化妆,蛮鬟椎髻,八字低颦,赭黄涂脸,乌膏注唇的“囚装”“啼装”“泪装”皆属此类,衣着方面因尚宽博反而体现不出鲜明的胡服特征。“胡服”在初唐、盛唐的广泛流行,说明汉族服饰文化同样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精华。这是中国服装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丰富和发展民族服饰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