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
《化学工程》在美国创刊 1902年,美国化工技术的学术刊物——《化学工程》在纽约创刊。1902—1909年,该刊以《电化学与冶金工业》名称出版。1910—1917年,该刊被改名为《冶金与化学工程》。1918—1946年,它又以《化学与冶金工程》及其后的《化学工程及化学与冶金工程》名称出版,作为美国《电化学与冶金工业》和《钢与铁》杂志的合刊。该刊最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1946年9月,该刊出版至第53卷第9期后停刊。1947年,该刊正式更名为《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月刊)。1958年,该刊又被改为双周刊,每年一卷。该刊主要报道世界化学工业重要技术进展的消息及化学工程综述性文章,该刊发表的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简称CA)、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 Chin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荷兰Scopus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国外著名检索机构收录。该刊是美国第一个化学工程期刊。
奥斯特瓦尔德[德]发明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方法 硝酸在自然界主要由雷雨天生成的一氧化氮或微生物活动放出的二氧化氮形成,人类污染源中排出的氮氧化物也能形成硝酸。8世纪,阿拉伯炼金术士哈扬(Hayyān,J.I.)在干馏硝石(KNO3)时发现并制得了硝酸。17世纪中叶,德国人格劳贝尔(Glauber,J.R.1604—1668)用硝石和浓硫酸反应制得硝酸。1839年,法国化学家库尔曼(Kuhlman,Charles Frederic 1803—1881)提出,氨气在300℃下通过铂棉(将石棉浸入氯铂酸或氯铂酸铵溶液中,取出后灼烧即得)可以氧化成一氧化氮。1895年,英国人瑞利(Rayleigh,J.W.S.1842—1919)将空气通过电弧,使氮气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再将其进一步加工成硝酸。1902年,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Friedrich Wilhelm 1853—1932)发明了氨接触氧化制硝酸的方法(后称“奥斯特瓦尔德法”)并取得了专利。其具体过程是:先在混有10%铑的铂催化剂的情况下,将氮气与氧气一起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然后,在有水存在的吸附装置中,一氧化氮被氧化生成二氧化氮,生成的气体被水吸收,得到硝酸,有一部分又被还原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可以循环利用,得到的硝酸通过蒸馏法浓缩。从吸收塔出来的尾气中含有未被吸收的少量氮氧化物气体,它们会污染大气。为此,要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或氨水等吸收剂吸收尾气,或者在催化剂作用下,用氨使硝酸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1903年,挪威建成世界第一座电弧法生产硝酸的工厂,并于1905年投产。1908—1913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法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建成了日产3吨的硝酸生产厂。1935年,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1890—1974)领导建立了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永利公司南京錏厂。“奥斯特瓦尔德法”是重要的硝酸生产方法。1909年,奥斯特瓦尔德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奥斯特瓦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