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
法国纺织研究院成立 法国纺织研究院(L’Institut Textile de France,简称ITF)是法国工业部直属的国家科研机构,于1946年成立,院址在巴黎布洛涅。院属纤维材料实验室(通称布洛涅实验室)、里昂分院(ITF-LYON)、米卢斯纺织研究中心(CRTM)、针织研究中心(ITF-MAILLE)等7个科研单位分布在几个纺织工业基地,院部负责领导6个分支机构科研计划协调等管理工作。附设纺织科技情报中心,进行纤维材料结构、性能、测试技术和纺织标准等研究工作。
聚氯乙烯纤维在德国问世 1946年,聚氯乙烯纤维在德国以商品名“佩采乌”(PCU)问世,1950年法国生产的聚氯乙烯纤维称为“罗维尔”,中国称之为“氯纶”。其全部化学组成为氯乙烯,可以将含氯量约57%的氯乙烯均聚物溶解在丙酮-二硫化碳或丙酮-苯等混合溶剂中用干法纺丝或湿法纺丝制得,也可以添加适量增塑剂和耐热剂等,通过模塑法成纤。产品形式有复丝、短纤维和棕丝等。聚氯乙烯纤维具有难燃、耐酸碱、耐磨、较好的保暖性等特点,常用于制作防燃的沙发布、床垫布、耐化学药剂的工作服、过滤布以及保温絮棉衬料等。
第一块预涂感光版(PS版)投入市场 预涂感光版,亦称P S版(Presensitizeds-ensitized Plate缩写),是预先涂覆感光层的感光性印刷版,有阴图和阳图两类。可以直接印刷,也可由胶版间接印刷。1938年,德国卡莱(Kalle)公司进行了预涂感光版的早期试验研究。1946年,研制出第一块重氮化合物预涂感光版,PS版正式投入市场。
美国速溶牛奶公司获干燥凝聚专利 20世纪上半叶,经喷雾干燥以后的食品很难还原至原状。1946年,美国速溶牛奶公司取得了一项凝聚专利。在干燥过程中,喷射干燥的颗粒被重新加湿至含10%的水分并进行振荡,从而聚在一起,重新组成较大的颗粒。当最后再次干燥到水分含量为3%~5%时,颗粒重新组合时相当迅速,制作出来的食品更受人欢迎。现在许多食品,包括咖啡、牛奶及面粉都进行凝聚生产,以得到流动状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