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
苏联发现红色素2号含有致癌物质 红色素2号是一种合成色素,分子式:C20H11N2Na3O10S3。它作为食用色素的使用,由来已久。1956年,苏联科学家发现红色素2号含有致癌物质,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以“理由不充分”为由,拒绝承认苏联的研究成果,直到1976年才正式承认红色素2号的致癌作用,下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红色素2号。在此之前,红色素2号一直是用途最广泛的食品色素,几乎存在于日常使用的所有加工食品之中,比如番茄酱、糖果、果冻、香肠和众多调味品等。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成立 1956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其成立之初是中国纺织工业部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2009年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是纺织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和实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该研究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开发队伍和较为完备的实验仪器设备及中试车间,是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纺织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的依托单位,也是纺织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发明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是指在这类染料中有活性基因,它可以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染料和纤维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该染料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于1956年发明的。早期生产的活性染料,其分子结构中存在三聚氯氰活性基因,基因借助其中剩余氮原子在染色过程中具有与纤维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的活性,而使染料和纤维以牢固的化学键结合。这类染料色泽鲜艳,坚牢度较好,耐洗,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可印可染,不仅用于天然纤维,也用于合成纤维。
梅斯特拉尔[瑞]发明尼龙搭扣 尼龙搭扣是由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两部分组成的联结用带织物。1956年,瑞士人梅斯特拉尔(de Mestral,George 1907—1990)发现自己爱犬的毛如果被长满了微小钩刺的牛蒡籽粘上就很难清理后,受此启发,发明出尼龙搭扣。尼龙搭扣的原理是:只要将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这两种带子对齐后轻轻挤压,毛圈就被钩住,起到联结作用,而且只能从搭扣的头端向外稍用力拉时才能将钩带和绒带撕开。其特点是:使用方便、不生锈、质轻、可洗、快捷,并且在缝件上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