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世纪
2025年09月26日
约10世纪
釉上彩技术出现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严格来说,釉上彩可区分为高温型和低温型两种。高温釉上彩是一次烧成的,东晋、唐代都有使用。但人们常说的釉上彩却主要指低温型,它是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彩料绘画作装饰的瓷器。其属两次烧成,先在高温下烧成瓷器,后作彩绘,然后在稍低的温度下烘烤,谓之彩烧。它是在传统低温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见于中国宋代北方诸窑,尤其是磁州窑。磁州窑低温釉上彩有两种类型:一是低温三彩釉陶,这是唐三彩的继续;二是白釉釉上红绿彩瓷。两者之中以后者最为珍贵。
龙泉窑始烧 龙泉窑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窑系,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它约始烧于五代,兴起于北宋,南宋时达到鼎盛,明代逐渐衰落,不过清代仍有烧造,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北宋中晚期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有碗、盘、杯、壶、瓶、罐等。虽然胎体仍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南宋时期,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这个时期烧制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