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
秩父水泥厂[日]首次用窑外分解技术生产水泥 1756年,英国工程师斯米顿(Smeaton,J.)发现用含有黏土的石灰石可烧制石灰。1796年,英国人帕克(Parker,J.)用泥灰岩烧制出了一种外观呈棕色的水泥(罗马水泥)。1813年,法国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水泥的配方(石灰和黏土按3∶1的比例混合)。1824年,英国建筑师约瑟夫·阿斯谱丁(Aspdin,J.)将按一定比例配合的石灰石和黏土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后,再经磨细制成水泥(波特兰水泥)。1907年,法国人比埃利用铝矿石的铁矾土混合石灰岩烧制水泥(矾土水泥)。1877年,英国人克兰普顿(Crampton,T.R.)发明了回转炉。1906年,中国在唐山成立启新洋灰公司生产水泥。1893年,日本人远藤秀行和内海三贞发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盐水泥。水泥生产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干法”,即将原料同时烘干并粉磨,或先烘干经粉磨成生料粉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还有“半干法”,即将生料粉加入适量水制成生料球,送入立波尔窑内煅烧成熟料)。第二种是“湿法”,即将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浆后,喂入湿法窑煅烧成熟料(还有“半湿法”,即将湿法制备的生料浆脱水后,制成生料块入窑煅烧成熟料)。20世纪50年代,日本、德国等开发出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窑外分解技术。它是在窑外的预热器和分解炉中,预热水泥生料粉和分解碳酸钙的技术。1971年,日本秩父水泥厂首次用窑外分解技术大规模生产水泥。1976—1981年,71个国家共新建296台大型回转窑,其中采用窑外分解技术的有42台。到1984年,世界上已投产或正在建设的采用窑外分解技术的回转窑约在150台以上,年生产能力超过100Mt。窑外分解技术是对干法回转窑煅烧水泥熟料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
孟山都公司[美]生产除草剂草甘膦 1971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德(Baird,D.D.)发现草甘膦(glyphosate,化学式为C3H8NO5P)具有除草的性质。其除草机理是:通过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传导至全身组织,抑制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干扰光合作用,使之枯死。同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生产了草甘膦。其生产方法主要有加压法和常压法。但是,草甘膦的水溶性差,难以直接使用。因此,只有将草甘膦加工配制成异丙胺盐、钾盐或钠盐等草甘膦盐类才能溶解于水,故被称为农业、林业的除草剂。1997年,中国南通飞天化学实业有限公司发明了“混合直溶法”,开发制成草甘膦直接溶解于水的产品,用该公司独立开发的植物源助剂与草甘膦原药物理混合成粉剂、粒剂,即可溶于水使用。目前,各国正在全面评估草甘膦的危害,考虑限制或禁止使用它。另外,还发明了抗草甘膦转基因植物,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