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
2025年09月26日
17世纪
餐叉开始使用 叉子在中世纪时是用来分发食物的,而到17世纪时,用叉子把食物送入口中,这种由来已久的意大利风俗传播开来。1608年,一位英格兰人在意大利看到这种风俗,并试着把这种风俗引入国内。早期的叉子通常为两齿,现在普遍使用的是三齿和四齿餐叉,便是因17世纪时叉子在吃饭中作用的改变,才得以问世。
阶调版出现 初期的凹版仅限于线条,而不能复制出阶调版,至多是用平行或交叉线条或点子,来表示阶调。17世纪时,德国人赛根(von Siegen,Ludwig 1609—1680)发明了网线版技术。自此以后,铜版雕刻才开始能复制出灰阶调。其方法是:由雕刻者持一个带有金属点针的小轮用力在铜版面上滚动。点针就在铜版上刻(压)出许多小的凹点,凹点少的就“亮”,凹点密的地方就代表暗调。此种工艺虽然基本上仍未能脱离美术师及雕刻师的手工操作,但已成为复制图画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很快成为复制艺术品或精美绘画的一种优选手段。
南京云锦织造技术成熟 云锦是南京生产的特色织锦,它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发展于清代。云锦最初只在南京官办织造局中生产,其产品也仅用于宫廷的服饰或赏赐,并没有“云锦”这个名称。晚清后始有商品生产以来,行业中才根据其用料考究、花纹绚丽多彩尤似天空云雾等特点,称其为“云锦”或“南京云锦”。云锦有妆花、库锦、库缎、织金四大类产品,其中的妆花,是云锦中织造工艺最为复杂的品种,也是云锦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