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5—300年
中国出现关于红花染料制备的记载 红花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其中红色素即红花素,含量极少,仅0.5%左右;另一为黄色素,含量在30%左右。红花素能溶于碱性溶液而不溶于酸和水,黄色素能溶于水和酸而不溶于碱。红花染料的制备、提取及染色等一系列应用技术均是建立在这一原理的基础上的。制备红花染料时为了减少红花色素的损失,摘花后应马上对红花进行处理,加工成一定形式的染料产品,这样既便于保存色素,也便于买卖、携带。一般有红花饼和干红花两种。在中国,红花饼的制作方法见于《太平御览》卷七一九引西晋张华《博物志》“作燕支法”中:“取蓝花捣,以水洮(同淘)去黄汁,作十(应作小)饼如手掌,着湿草卧一宿。便阴干。”更为详细的记载则见于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造红花饼法:带露摘红花,捣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又捣以酸粟或米泔清。又淘,又绞袋去汁。以青蒿覆一宿,捏成薄饼,阴干收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