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
成化斗彩创烧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1465—1487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品种。其基本工艺是预先在高温(1300℃)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烘烤而成。成化斗彩的技术意义是开创了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工艺,主要特点是用色极为鲜明:鲜红则色艳如血;油红则色艳而有光;鸡冠红则与鸡冠色一般模样;其鹅黄之色则娇嫩透明且微闪绿光。成化斗彩的出现为嘉靖、万历五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明式家具
中国明式家具 中国明式家具一般是指明代至清代早期(约15—17世纪)所生产的,以花梨木、紫檀木、红木、铁力木、杞梓木等为主要用材的优质硬木家具,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由于制作年代主要在明代,故称明式家具。其主要特点:一是文人参与设计,极具意匠美。设计者往往会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于设计之中,使家具的造型优美、稳重、简朴。二是采用木架构造的形式,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连接牢固,极具工巧美。家具的结构源于建筑学的梁架结构,横者为梁,竖者为架,结构严谨,用材合理,绝无多余与浪费,各部件间采用榫卯连接,胶粘辅助牢固。三是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选材时追求天然美,凡纹理清晰、美观的“美材”,总是被放在家具的显著部位,并常呈对称状,巧妙地运用木材天生的色泽和纹理之美,而不做过多的雕琢。四是雕刻红脚处理得当,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只在局部作小面积的雕饰。五是装饰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讲究少而精、淡而雅。
最早的透明玻璃 15世纪,威尼斯人用杂质较少的石英砂、结晶纯碱及其他较纯原料制成了玻璃,其透明度和白度较过去钠钙玻璃高,一改过去玻璃半透明、模糊不清的表象,类似水晶,故称为Cristllo,有水晶之意。为人类最早得到的透明玻璃。
欧洲出现多锭蚕丝捻线车 据辛格《技术史》介绍,这种捻线车有12个卷轴,每个卷轴带有10个锭杆,总共有1000个线轴、240个锭杆和数量相近的碗形帽,以及用于插锭杆的玻璃插座。其运转方式是:外圆框摩擦锭杆和卷轴机构使它们转动。在每个安装在锭杆上的线轴上方,线成S形转动在碗形帽上面。未加捻的丝线从线轴通过,经过S形线翼端头的孔眼,延伸到卷轴上。当锭杆转动时,线轴随着转动,丝线被加捻,并随着丝线被卷轴拉上去,线翼自动地转动并引导丝线。

欧洲多锭蚕丝捻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