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

1925年

沙维尼根化学公司[加]生产聚醋酸乙烯酯 聚醋酸乙烯酯又名聚乙酸乙烯酯,是由醋酸乙烯聚合而成的无定形聚合物,属热塑性树脂。其分子式为(CH3COOCH2CH2n。1912年,德国化学家克拉特(Korat,F.)和罗莱特(Rolette,A.)在研究中发现,可用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四种方法生产聚醋酸乙烯酯。其中,“乳液法”产物直接用作涂料和胶黏剂等;“溶液法”产物用于制造聚乙烯醇和聚乙烯醇纤维。1925年,加拿大沙维尼根化学公司第一次将聚醋酸乙烯酯投入工业化生产,这也是第一次工业化生产热塑性树脂。目前,生产聚醋酸乙烯酯的工艺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在醋酸的存在下,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将醋酸乙烯进行本体聚合;或以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在溶剂中于70~90℃下进行溶液聚合2~6h(聚合度控制在250~600为宜),即得产品。另一种方法是:在醋酸的存在下,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由醋酸乙烯进行本体聚合;或以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在一定温度下于溶剂中进行聚合制得。1929年,德国人普劳松(Proson,H.)用乳液聚合法首先制得聚醋酸乙烯酯乳液。

雷尼[美]发明骨架镍催化剂 骨架镍也被称为“雷尼镍”,骨架镍催化剂(raney nickel catalyst)是一种由带有多孔结构的镍铝合金的细小晶粒组成的固态异相催化剂。1897年,法国化学家保罗·萨巴捷(Sabatier,Paul 1854—1941)发现镍可以催化有机物的氢化反应。1920—1925年,美国化学家雷尼(Raney,M.)发明了骨架镍催化剂。其制备方法是:用氢氧化钠处理镍硅混合物(其比例为1∶1),硅和氢氧化钠被反应掉,形成了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多孔结构催化剂。再用镍铝比例为1∶1的合金得到了催化性能更高的催化剂。1926年,他申请了专利。20世纪70年代,人们又发明了新的制备方法——固相分离浸取法。其具体做法是:在混合器中将镍铝合金粉末与少量氢氧化钠混合均匀,然后一边搅拌一边加水(保持物料均匀湿润但不形成液相),使其发生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在其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并生成氢氧化铝。当反应终止时,形成分离的两个固相:上层是氢氧化铝,下层是催化剂。最后,在热的碱液中再进行处理,使碱液中的氢安全释放出来。此方法的优点是:在浸出的过程中不形成泡沫,所需的装置体积和操作时间约为一般方法的一半,氢氧化钠的需要量也较少。骨架镍催化剂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和工业生产的氢化反应,是催化剂发展的一大进步。

中国建成第一座炼焦炉 中国在明代以前,采用土窑炼焦(用焦炭冶铁)。20世纪初,土窑发展为圆窑和长窑:前者适用于地下水位不高、煤结焦性较好的地区;后者适用于多雨而煤结焦性略差的地区。土窑的特点是:结焦室和燃烧室不分开,炼焦热源靠煤干馏时产生的煤气和部分煤料燃烧提供,因而成焦率低,焦炭灰分高,结焦时间长,不能回收、利用其产物,严重污染大气。后经改进,出现一种带固定拱顶的圆窑,被称为“蜂窝式炼焦炉”。其每孔炉的装煤量达到5~7吨,结焦时间长达48~72小时。焦炭在炉内熄火,最初用人工出焦,后来改为机械化出焦。西方在19世纪,先后出现了倒焰焦炉、废热式炼焦炉、蓄热室炼焦炉。1914年,德国人汉纳根(von Hanneken,C.1855—1925)与井陉矿务局合资兴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炼焦厂——石门焦化厂。1925年,中国在石门焦化厂的基础上,又建成了石家庄炼焦厂。该厂最初安装德国产的拥有20个炼炉的废热式副产炼焦炉,日产焦炭40吨。1930年,该厂又增加一座拥有10个大炼炉的蓄热式副产炼焦炉,日产焦炭60吨。这两座炼焦炉炼制的焦炭被称为“清水焦炭”。以后,中国又相继在本溪、大连、吉林建立了许多座炼焦炉。但是,由于长期战争,炼焦炉大都被破坏。1949—1959年,国家恢复了11座旧炼焦炉,改建了24座炼焦炉。1957年起,中国开始独立设计炼焦炉。1965年,开始设计大容积炼焦炉。1970年,中国生产第一座36孔、高5.5米、有效容积为35.4立方米的大容积炼焦炉。石家庄炼焦厂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煤焦化工业的开端。

麦凯勃[美]和蒂利[美]提出图解方法 精馏是化工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单元操作,它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精馏塔的设计是在一定条件下根据规定的分离要求,计算出所需要的理论塔板数,其计算方法有逐板计算法、图解法和捷算法。1925年,美国学者麦凯勃(McCabe,W.L.)和蒂利(Thiele,E.W.)合作首次设计出了图解法(又被称为麦凯勃-蒂利图解法,McCabe-Thiele法,简称M-T法)。图解法被用于双组分精馏理论板计算,它的基础是组分的物料衡算和汽液平衡关系。此法假定流经精馏段的汽相摩尔流量V、液相摩尔流量L以及提馏段中的汽液两相流量V′和L′都保持恒定。此假定通常被称为恒摩尔流假定,它适用于料液中两组分的摩尔汽化潜热大致相等、混合时热效应不大且两组分沸点相近的系统。逐板计算法是计算理论塔板数的基本方法,它是从塔顶或塔底开始,交替使用相平衡方程和操作线方程逐板计算得出的。但是,该法手算烦琐,效率低,准确度不高,并且条件一旦发生变化,则只能重新计算。图解法和该法的原理相同,其优点是比较直观,便于分析。但是,当所需要的理论塔板数量较多时,用该法手工绘图的准确性较差。捷算法是一种经验算法,通过曲线回归算式求出理论塔板数,误差较大,因此,该法只适用于粗略估算塔板数。随着精馏技术的完善、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各种复杂精馏塔的相继出现,要求对精馏塔板数进行严格计算,即根据组分物料衡算方程、汽液相平衡方程、归一方程(即汽相和液相中各组分摩尔分率之和为1)和热量衡算方程,对每块理论板都建立这些方程,应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出精馏塔内温度、流量和浓度的变化,以达到更合理的设计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