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1983年

伊斯曼公司[美]建成世界上第一套运用醋酐生产新工艺生产醋酐的装置 醋酐又称醋酸酐或乙酸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用氯化亚硫酰和氯化硫酰生产醋酐。1920年以后,人们多采用烯酮法和乙醛氧化法生产醋酐。烯酮法(也称乙酸裂解法)的具体方法是:以丙酮或乙酸为原料,先生成中间体乙烯酮,然后再将乙烯酮和乙酸进行混合、淬冷同时进行化学吸收生成乙酐。乙醛氧化法的具体方法是:以乙醛为原料,以乙酸钴-乙酸铜为催化剂,用空气或氧气进行液相催化氧化生成醋酐。1958年,中国上海化学试剂厂采用乙醛氧化法建成了国内第一套醋酸酐生产装置。1980年,美国伊斯曼公司和哈尔康科研开发公司开发了醋酸甲酯羰基化生产醋酐的新工艺。1983年,美国伊斯曼公司用该工艺建成世界上第一套以煤为原料,通过生产甲醇、醋酸甲酯生产醋酐的装置并投产,年产醋酐2.1Mt,使醋酐生产大型化。醋酸甲酯羰化法是以甲醇和醋酸为原料,使用铑系催化剂,以铬的化合物作助催化剂,羰基化生成醋酐。具体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甲醇酯化为醋酸甲酯;第二步是醋酸甲酯羰化生成醋酐。反应温度175℃,压力25MPa,生成醋酐的选择性为95%。

塞拉尼斯公司[美]生产聚苯并咪唑纤维 聚苯并咪唑纤维的全称为2,2’-间亚苯基-5,5’-双苯并咪唑纤维,它是由间苯二甲酸二苯酯与3,3’,4,4’-四氨基联苯缩聚纺丝制得的一种合成纤维。其制造方法是:由3,3’,4,4’-四氨基联苯与间苯二甲酸二苯酯在高温及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先制得泡沫状预聚体,经冷却、粉碎后在真空高温下进行固相缩聚,得到对数比黏度为0.7~0.8dl/g的聚苯并咪唑。这种聚合物加压溶于含有少量氯化锂的二甲基乙酰胺中,进行干法纺丝,丝经拉伸及磺化处理,以降低在火焰和高温中的收缩率,最后进行卷曲和切断得到该纤维;也可在乙二醇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再经水洗和干燥后,在高温下拉伸、热定型得到该纤维。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空军材料实验室研制出聚苯并咪唑纤维。1983年,美国塞拉尼斯公司正式投入生产该纤维,年生产能力为460t。

《中国化工文摘》创刊 1983年,《中国化工文摘》(Abstracts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of China)创刊。该刊为双月刊(自1986年起改为月刊),每年1卷,由化学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还出版作者索引和主题索引)。1985年起,将文摘全部输入计算机,用计算机编辑出版文摘正文、作者索引、主题索引,还出版磁带版本。该刊重点介绍化学和化工期刊以及各高等院校和学会学报中发表的文献。此外,该刊还介绍化学与化工重大科研成果、学位论文、专利、图书以及其他文献资料。该刊每期介绍量约700~1000条。该刊是报道和积累中国化学和化工文献的一种摘录期刊,是查阅中国化学化工文献的主要检索工具。